- 時間:2023-11-21
- 點擊:334
- 來源:甘肅省水利廳網站
近年來,白銀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按照“四水四定”原則,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落實“節水優先”治水思路,聚焦水資源“雙超”問題,堅決扛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擔當,系統推進水資源超載綜合治理。目前,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9.59%、4.36%,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3.84%,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01,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到9.91億立方米。
一是堅持“用水定額”,強化總量強度雙控“硬約束”。落實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制定出臺《白銀市黃河地表水資源超載治理方案》《白銀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制定并實施用水總量消減計劃,建立節水統計調查和用水統計管理制度,科學下達各縣區及19家市管重點用水監控單位用水指標,全市取水口在線計量率由2021年的8.5%提高到89.5%,對15家市管取用水單位取水許可進行水資源論證和延續評估,壓減超采區地下水開采量522.78萬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區由4個減少為1個,用水統計調查名錄庫由2020年建立時的49個增加到149個,預計到2025年,地下水超采區壓減水量300萬立方米。
二是堅持“以水定地”,夯實農業節水增效“壓艙石”。堅持把農業節水增效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提高旱作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及保障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進一步提高農業用水效益,以渠系配套為重點,不斷完善農田節水灌溉基礎設施,規模化推廣低壓管灌、微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近五年來全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23.6萬畝,襯砌渠道6459公里,累計改善灌溉面積63.52萬畝,通過配套滴管工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8.9萬畝,畝均節水達到50立方以上。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單方水的產出率為核心,建立農田節水技術核心示范區32個,萬畝示范點1個,千畝及以下示范點31個。科學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規模,不斷壓減高耗水作物種植,積極發展低耗水農業,全市年種植旱地和尚頭小麥12萬畝、旱地硒砂瓜40萬畝以上。
三是堅持“以水定產”,提升工業節水減排“加速度”。以有色、化工、火電、建材、食品發酵等行業為重點,推廣工業節水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推動工業企業應用高效冷卻、無水清洗、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廢水梯級利用、發電機組采用間接空冷技術,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2022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8.25立方米,較2020年下降4.36%,創建省級節水型企業2戶,市級節水型企業14戶。靖煤白銀熱電公司采用白銀市污水處理廠中水作為生產用水代替新鮮水,年節水量180萬立方米。昌元化工公司通過增加車間用水循環裝置等節水措施,重復用水率達到90.5%。翔發電石有限公司實施工業循環水軟化處理改造,年節水量11萬立方米。東方鈦業公司將濃縮真空泵密封冷卻水由砂濾水改為使用循環水自身循環,年節水量17.28萬立方米。
四是堅持“以水定城”,實現城鎮節水降損“再循環”。以創建全國首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和海綿城市建設為載體,加快城鎮供水管網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全市共改造城市供水管網81.36公里,配建再生水管網170.09公里,建成再生水調蓄設施4處,總蓄水量204.2萬立方米,管網漏損率降至7.79%。加強再生水循環利用,以生活中水排放的西大溝和工業中水排放的東大溝為依托,通過截、蓄、引等工程措施,充分利用中水,打造生態廊道,再通過河道灘涂濕地對中水進行二次凈化,用于河道補水或綠化、清掃、消防等市政用水,大幅度提高中水利用率,白銀城區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量達135萬立方米,2023年上半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6.2%。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普及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新建公共建筑節水器具安裝率達到100%,城鎮居民家庭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老舊小區改造,公園廣場、市政道路新建、改造過程中嚴格按照海綿城市標準進行建設,實行海綿城市達標面積18.19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7.08%。(雒煥維撰稿??武慶文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