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07
- 來源:甘肅省水利廳網站
臨澤縣鴨暖水資源保護利用所全面貫徹新時代“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則,以打造新時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新標桿為目標,深入探索活水興水治水節水新路徑,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實施灌區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工程,進一步拓寬取用水渠道,為推動灌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蓄勢賦能。
鴨暖灌區地處黑河干流與梨園河支流交匯地帶,轄區共有三處引水口門,從黑河引水自流灌溉,區位優勢明顯,一直是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的黑河流域典型農業中型灌區。灌區自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來,轄區5個行政村已有4個村建成高標準農田,灌溉方式由原來的地表水渠道引水灌溉轉變為河水蓄水池、機井提水滴灌模式進行灌溉。由于灌區過去屬井河混灌區,原來機井作為抗旱備用水源使用,取水許可量相應較小,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后用水模式的改變,出現了地表水許可水量剩余而地下水許可水量不夠的問題。面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新挑戰,鴨暖水保所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灌區引用地表水灌溉相對便利和農業灌溉機井位于干支渠沿線的優勢,積極申報實施機井地下水源置換工程。通過對干支渠附近機井處修建“微型蓄水池”泵池,新增水泵與機井首部系統相連相通,在渠道引水時抽取渠水進行灌溉。工程實施后,原有機井將作為抗旱備用井使用,只在黑河閉口和抗旱應急期間提取地下水使用,正常情況下引用地表水進行農田灌溉。
截止目前,2024年已修建4座港灣式泵站并投入使用,2025年計劃實施12座,已完成8座,4座正在實施,按照灌溉面積不同,單座可置換地下水水量5到20萬m3不等,工程完工后,預計今后每年可置換地下水200萬立方米。實施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工程,既破解了灌區地下水許可水量不夠及水資源管理中的諸多問題,進一步健全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又有效壓減地下水取水量,對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鴨暖水保所將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利用與效能并舉的發展理念,依托灌區水資源智慧化調度中心,全面建立“水保所+用水者協會”協同管理機制,嚴格落實水資源預算、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等取用水管理制度,進一步探索水資源管理新模式、新舉措,更好實現水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為打造新時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新標桿貢獻力量。
(撰稿人:王守會??審核:宋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