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27
- 點擊:0
- 來源:中國環境報
◆賀震
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25日至5月12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福田分局聯合該市紅樹林基金會開展鳥撞調查,研究掌握轄區鳥撞現狀和規律,并開展成果轉化,對城市進行“適鳥化”改造,探索打造鳥類多樣性友好城區,為高質量高標準建設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區提供“福田方案”,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深圳樣板。
筆者認為,對城市進行“適鳥化”改造很有必要,深圳市福田區的做法值得推廣。
當前,城市建筑不斷“長高”,玻璃幕墻大量使用。然而,這些玻璃幕墻和一些立交橋的玻璃護欄,卻是鳥類在城市生存面臨的主要威脅。因玻璃具有透明與反光的特性,鳥類往往無法辨認出玻璃的存在,從而在飛行中與玻璃相撞殞命。研究發現,鳥撞的發生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透明的玻璃讓鳥兒看不見玻璃的存在,誤以為可以穿過去;二是玻璃反射出天空、水面和綠植的景象,讓鳥類誤以為玻璃里的倒影是真實的。
近年來,各地發生的鳥撞事件不時見諸報端。2022年3月,成都環城生態公園一級綠道上的一座天橋,因為玻璃幕墻設置問題,導致鳥撞頻頻發生。2022年11月,貴陽觀山湖區恒大中心B座寫字樓下,被發現密密麻麻地堆積著撞樓致死的鳥兒尸體。2023年4月12日,許多鳥兒從成都都江堰青城山高鐵站附近兩座高大建筑物中間的“通道”穿越,不曾想“通道”是一座使用玻璃幕墻的建筑物,而且玻璃擦得很干凈,很多鳥兒估計是誤以為是空的,飛去時撞上玻璃致死。死鳥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嘴相思鳥。
在全球九大候鳥遷飛通道中,有4條途經我國。遷徙鳥類比留鳥更容易受到鳥撞威脅,江蘇、上海、浙江、廣州等處于鳥類遷徙通道上且建筑密集的大城市,鳥撞記錄較多。對城市進行“適鳥化”改造,有效預防鳥撞,讓候鳥無憂遷飛,是保障候鳥安全遷徙、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可忽視的關鍵一環。昆山杜克大學有關學者研究發現,對建筑進行小小的“微改造”,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前面提到的成都那座天橋,項目建設方通過在玻璃表面增加猛禽圖案,降低玻璃的透明度,使鳥類能“看見”玻璃,就有效避免了鳥撞的再次發生。
可見,“適鳥化”改造并不復雜,對玻璃幕墻張貼縱向橫向間距5厘米以內的規則圖案,保證圖案的可視化且間距小于大多數鳥類的翼展,就可以讓鳥兒“看見”玻璃,就能起到理想的鳥撞預防效果。當然,最理想的是,在建筑規劃、設計初期,就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因素,而不僅僅從人類的需求出發。
城市生態學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仁慈”的城市形態。面對鳥類的生存危險,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讓鳥兒“看見”玻璃、感受到城市的友善,是構建鳥類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方面。城市是人的城市,但城市不能只有人,為鳥兒安全護航,是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題中應有之義。開展鳥類友好建筑設計、改造,為進城的飛鳥托起一片安全、自由的天空,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