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1-02
- 來源:甘肅省水利廳網站
固一方水土,保一方安瀾。今年以來,武山縣水土保持站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市縣部署要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綜合施策、強化監管,全力抓好生態清潔小流域、坡耕地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建設和預防監督執法,全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助推美麗武山建設成效更加明顯。
創新流域治理模式,繪就生態秀美新畫卷。冬日暖陽下,廟峪溝高標準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區風景如畫,魚鱗壩上流水潺潺,漿砌石護堤護坡固若金湯。武山縣水保站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思路,以流域綜合治理為主線,以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為重點,積極探索、精心謀劃、深入實踐,爭取3025萬元,先后實施灘歌墊溝、榆盤響河溝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和廟峪溝高標準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上河峪清潔型小流域治理項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4平方公里,全縣水土保持率從2023年的75.92%提高到76.87%,通過治理,流域內村莊河暢水清、產業興旺、和美宜居,群眾共享生態建設發展成果更為廣泛。
筑牢農業生產“耕”基,書寫坡地治理新答卷。糧安天下,地為根基。為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全縣耕地質量,武山縣水保站投入資金1240萬元,在沿安鄉白山村、高九村、馮山村、郭山村、川兒村和馬蹄溝等村開展坡耕地綜合治理,共實施坡耕地治理6200畝,配套田間道路26.04公里,經過治理,項目區水土流失累計治理程度達83.4%,年增蓄水能力16.35萬方,年增保土能力1.94萬噸,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不斷提高,達到了坡地變梯田、瘦地變肥地,“土面平整、排水有溝、耕作有路、產業配套、農民有靠”的綜合治理目標。
強化依法履職監管,凝聚長效常治新合力。武山縣水保站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甘肅省水土保持條例》,著力強化服務意識,拓寬執法領域,規范執法程序,堅持省市縣聯動、司法部門協同,持續加大礦產資源開發、房地產等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檢查力度,為“看住”人為水土流失,推動長效常治打下堅實基礎。今年共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84次,審批水土保持方案書(表)28個,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394.77萬元。同時,對2023年審批的33個水保方案(表)以六個“是否存在”為重點進行了抽檢“回頭看”, 確保水土保持方案落實到位;配合開展遙感監管圖斑復核23處,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圖斑督促整改。通過持續加強執法監管,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意識從“不知道、不重視、不落實”,到主動履行水土保持法律責任,全縣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執法水平進一步提升。
筑牢汛期安全防線,踐行為民服務新理念。武山縣水保站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樹立“寧可備而無汛,不可汛而不備”安全防范意識,堅決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組織人員對20座淤地壩開展全面隱患排查,做到“無死角、無盲區”;分別聯合應急管理局、嘴頭鄉、樺林鎮開展了淤地壩管護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工作,與嘴頭鄉、樺林鎮簽訂了淤地壩工程安全運行責任書,全面落實了防汛主體責任和“三個責任人”責任,有力保障了淤地壩安全運行。
回眸過往,我們全力以赴,不負時光,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和任務;展望未來,我們鼓足干勁,信心滿滿,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目標,以穩中求進構建大水保格局為重點,奮力推動武山水保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撰稿:裴政宏? 汪志清? 審核:梅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