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10-28
- 點擊:2158
- 來源:蘭州晨報
4000年前的蓋鈕

人首形蓋鈕(資料圖)
不論是逛博物館,還是翻閱各類資料,經常看到一些人頭陶器。它們都是非常難得的先民遺存。它們的發現,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先民形象,也使得我們能進而解讀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審美追求。
今天,我們來說說甘肅鎮原出土的一件人首形蓋鈕。
這是1987年的一次發現。那年,甘肅鎮原縣的文博人員在進行田野文物普查時,從一個叫高莊的地方發現了一件很奇特的彩陶殘器。這件器物為人首形狀,高15厘米,頸徑9.8厘米,紅陶制成。整個器物中空,外形為人頭狀。制作雖然簡單,圓形的臉下凹,用幾個大小不等的窟窿來表現眼睛和嘴巴。
盡管簡單,但也有形狀的區分,兩個扁圓孔表示眼睛,三角形隆起表示鼻子,圓形腦殼外面鑲嵌了兩個耳朵,下端各穿一個小圓孔,用來垂耳飾之用。為了表達審美觀念,四千年前的工匠用稍微上揚的面部,表達了他們的憨態可掬,稚拙無邪。
在普查采集現場,人們還發現了單耳紅陶罐、折肩高領甕、敞口盆等器物。這些器物帶著典型的齊家文化特征。由此證明,這是一個距今四千年的齊家文化遺址。這件人首形蓋鈕是有四千年歷史的器物了。1996年9月,國家文物局鑒定專家組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于鎮原縣博物館。
在西北發現的史前彩陶中,人頭器不少。這些器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尤其是在距今五千年的馬家窯文化遺址,有相對多的發現。它們有的是人首形蓋子,有的則在彩陶罐子瓶子的口沿附近塑上人頭。
就制作方法而言,西北出土的彩陶人頭型器物已經使用雕鏤、捏塑、刻畫等方法,所制作出的人首形器物,既有寫實的一面,也有夸張特征??梢姡敃r的工匠已經能夠掌握一定的造型技術,表達他們心中的愿望。
撰文/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