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9-28
- 點擊:1025
- 來源:甘肅日報
劉正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工業在甘肅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支柱地位逐步確立,同時甘肅成為西部重要的工業核心區和能源原材料基地。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甘肅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全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深入實施強工業行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振興騰飛,邁向全新發展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工業企業改革有序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甘肅工業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行企業改革,一方面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方向,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走出困境,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另一方面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時,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工業強省戰略,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甘肅工業步入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軌道。
推行企業改革。對工業企業實行放權讓利、利改稅、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頒布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賦予工業企業在權、責、利方面的經營自主權,工業經濟的運行機制逐步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工業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進入全面振興、穩定協調發展的新階段。1979年9月,開始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工作,讓企業回歸市場經濟主體,確定35戶國有工業企業為試點單位。1982年,企業放權改革全面展開,利潤分成實施力度加大,初步改革企業領導體制,通過積極推行多種形式經濟責任制,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有一定的自主權和可支配的財力,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2000年至2004年,原中央和中央部門管理的部分公司下放甘肅省管理,原省屬國有部分工業企業下放市州管理。同時推進股份制改革,實行股份制的企業均成立董事會,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1998年至2000年,全省125家企業實現改組改制,改制面達到68%。到2010年,純國有企業比重由2000年的53.98%下降到23.18%,而股份制企業比重由2000年的1.46%提高到70.36%。對工業國企開展“抓大放小”改革,先后組建16戶大型骨干企業集團,兼并企業73戶,重組資產252.4億元,至2012年,甘肅省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的146家國有企業有144家完成破產,共涉及資產總額190.53億元,負債總額323.77億元,涉及人員均通過各種渠道得到妥善安置。許多軍工企業在這一時期走上“軍轉民”道路,其中國營長風機器廠先后成立了“甘肅省長風洗衣機聯合開發公司”“長風家電總公司”“長風電器集團公司”,相繼開發生產了雙桶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三大系列民用產品。形成了年產80萬臺洗衣機、10萬臺電冰箱、15萬臺電視機的規模。家電產品遠銷法國、意大利、科威特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躋身國內電子先進行列,企業上繳利潤為原投資的12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時期的企業改革使甘肅省一批工業企業脫胎換骨,市場份額逐年擴大,生產經營狀況日益改觀,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帶動甘肅工業穩步向前發展。到2011年,全省工業增加值達到2071.3億元,是1978年34.66億元的59倍多,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1.23億元。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推進全省產業結構升級的突出地位,啟動并實施新能源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營造良好環境,持續推動新興產業培育。1997年,國電龍源集團甘肅潔源風電有限公司在酒泉玉門投資建設甘肅省第一座大型三十里井子示范風電場,安裝4臺單機容量300千瓦的風機,成為甘肅省開發建設投產最早的第一座大型示范風電場,從此拉開了全省新能源開發建設的序幕。2006年,立足省內豐富的風光資源,省委提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構想。截至2012年底,甘肅省發電裝機容量達2957.87萬千瓦。2010年,全省風光電裝備制造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88.69億元,占全省裝備制造業的78.81%,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迅速成為甘肅裝備制造業的主力軍。金昌圍繞鎳形成的有色金屬、化工、新材料等八大產業體系和有色金屬、硫化工、磷化工、氯堿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循環經濟產業鏈,資源利用率不斷提升,相繼帶動外圍產業發展,使經濟增長與保護環境融為一體。2012年,甘肅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8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9.5%。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2001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工業強省戰略,成為新時期甘肅工業騰飛的新起點。重點實施“三大工程”:其一是實施發展大企業、大集團的“雙十工程”,打造甘肅工業的“支柱板塊”。按照主業突出、有核心技術、有知名品牌、有市場份額的要求,重點培育10個營業收入達到和超過5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和10個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占50%以上、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大企業。其二是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211工程”:即自2002年起,每年籌資100億元,重點扶持20個左右的高新技術項目,每年新增銷售收入150億元,使其生產裝備和技術工藝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其三是重點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非國有經濟的“千戶百強”工程,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通過10項鼓勵政策,采取多種形式,力爭在“十五”期間造就1000戶利稅在100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和100戶高新技術產品銷售占50%以上的科技企業。石化、有色、電力、冶金、食品、機械和煤炭工業一直被列為甘肅的主要支柱產業,2012年,這7大產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的90.89%,石油化工、電力和有色冶金已經成為甘肅工業集中度最高的行業。與此同時,工業內部結構的優化升級趨勢日益明顯,主要支柱產業之間趨向均衡發展。
隨著企業改革的穩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甘肅工業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高逐步轉型,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顯著增強,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強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成為帶動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全省工業產業體系不斷優化完善,工業強省進入現代化發展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推動創新要素匯聚,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在盤活老工業基地存量的基礎上,全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形成了更具競爭力的產業格局。基于甘肅能源、資源稟賦優勢和工業基礎條件,搶抓新能源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確定工業強省、產業興省,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傳統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較高增速,工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創新活力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全省工業經濟量增長、質提升,韌性不斷增強。2021年,全年工業增速8.9%,位列全國第17位,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
深化國企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主要以分類改革為前提,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突破口,繼續推進相關各項改革。2014年,“甘肅國資國企改革23條”出臺,制定修訂了21項配套制度,初步完成省屬監管企業的功能分類,探索推進分類監管。同時,制定省直部門管理企業改制脫鉤方案,并初步試點。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28個配套文件。甘肅在做好國企改革“1+28”政策體系落實落地的基礎上,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為契機,于2020年出臺《甘肅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聚焦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抓好國企改革專項工程、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方面,重點對33戶省屬監管一級企業進行三年的深化改革。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企業發展活力動力持續激發,甘肅省屬企業2021年工業總產值3209.95億元、營業收入8019.23億元、利潤總額180.49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
重塑傳統產業。2019年,省政府出臺《甘肅省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9-2022)》,在對產業結構和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對石化、冶金、有色金屬、煤炭、建材以及火力發電、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物流等傳統產業進行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對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以延鏈補鏈為重點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1+N+X”專項行動、產業鏈鏈長鏈主制和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大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力度,強力推進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改造,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和電池材料生產基地。2020年以來共實施“三化”改造項目320個、完成投資200億元,傳統優勢產業活力不斷增強。建成蘭州石化甲乙酮、順酐、丙烯酸及酯,金川公司超細鎳粉、中鋁西北鋁加工分公司5萬噸鋁箔等項目,實施金川公司銅鎳合金、西北鋁20萬噸板帶以及蘭州石化5萬噸丁胰橡膠、碳五綜合利用等項目。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不斷優化能源資源配置,努力構建多元能源安全供應體系,2014年以來甘肅省新開工煤礦14處、新增先進產能1040萬噸/年,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由2014年7月的3726.5萬千瓦提高到2021年底的6152.4萬千瓦。金川公司推動鎳鈷產品向新能源電池材料轉型,發展電池級硫酸鎳、鎳鈷錳三元前驅體、三元正極材料、鋰電銅箔,推進與恒大新能源合作生產動力電池,同時引入金拓鋰電公司正極材料及電池生產項目、北方國能鋰業公司1萬噸高純度鋰鹽項目,帶動形成金昌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鏈;加快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步伐,圍繞石油、煤炭加工轉化兩個千億元產業鏈,慶陽、平涼兩市不斷加大資源開發力度,隴東能源綜合開發有序推進,建成了全國首個百萬噸級頁巖油開發示范區,長慶油田隴東油區2021年生產油氣當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
扶持壯大新興產業。持續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從政策引導、資金支持、人才培育、技術服務、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園區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和企業動態管理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出臺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和“十大生態產業”專項行動計劃,設立生態產業發展基金,加大重大標志性工程實施力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文化旅游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21年開工建設寶武碳業10萬噸負極材料、海亮集團15萬噸高性能銅箔材料等重大產業項目,建成年產20億劑重組新冠疫苗生產線,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五年前提高了7.5個、29.5個和7.7個百分點。制定出臺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鏈的《意見》及配套政策,重點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截至2022年7月底,甘肅省新能源在建項目2500萬千瓦,并網裝機3200萬千瓦、同比增長31.7%,新能源裝機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49.6%,已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全國排名第2;新能源發電量3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7%,發電量占比28%,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產業構建的重要牽引。2021年甘肅獲批建設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慶陽市啟動建設樞紐節點,實施“東數西算”產業園項目,打造國家級數據中心集群。蘭州新區(大數據)入選第九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數字甘肅·如意之鏈”區塊鏈基礎平臺上線,金昌紫金云大數據中心、慶陽華為云計算服務中心等6個數據中心一期投入運營,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鏈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天水市11戶骨干企業完成升級改造,15戶企業入選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占到全省8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4%,并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高水平建設蘭州白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較十年前提高了近12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第8位。
構建先進制造業體系。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著力構建制造業創新體系,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省扭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強力推動制造業技術裝備提升、智能化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進一步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帶動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隨著各項制造產業政策逐步落實,制造業“兩化”融合不斷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甘肅省制造業穩步發展,制造業競爭力明顯提升,質量競爭力指數從2015年的80.3增加到2020年的82.5。“十三五”期間,制造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研發投入和產出明顯增加,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共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53家,認定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22家(其中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6家);“兩化”融合深入推進,深入實施“互聯網+制造”行動計劃,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47.8%;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在工信部綠色制造示范創建中,共認定綠色工廠28家、綠色產品12種、綠色園區5家、綠色供應鏈示范管理企業1家,取得了顯著成績。
組織實施強工業行動。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省委、省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提出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四強”行動,毫不動搖走產業興省富民的路子,立足省情實際和現有基礎,把做大做強工業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通過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振興老工業基地,促進工業經濟迭代升級、提質增效,帶動全省經濟實現結構優化、良性循環。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順應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堅持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齊抓,提升各級各類工業園區承載能力和發展水平,做足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在改舊育新中推動工業經濟擴量提質。甘肅省制定出臺了強工業行動《實施方案》及17個配套文件,明確了全省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下更大力氣優化產業布局、落地產業項目,不斷提升產業層次、擴大產業規模。相信經過未來一個時期的努力,甘肅工業的質量和效益、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將會得到大幅提升,在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展示出更加強大的支撐力和帶動力。
回顧甘肅工業發展歷程,由近代薄弱的工業基礎發展到今天成為國家重要原材料工業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甘肅走出了一條從手工作坊到現代化工業,從重工業到新型工業化,從科技創新到培育工業“新動能”,從智能制造到綠色崛起的特色鮮明的工業發展之路。從“重要工業基地”到“西部工業的核心”,從“工業強省”到強工業行動,工業在甘肅國民經濟發展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甘肅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改舊育新中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貢獻甘肅力量,努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時代篇章。
(作者系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