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2-07
- 點擊:1272
- 來源:新甘肅
新春佳節,行走在臨夏市折橋村的小路上,一幢幢農家樂小院錯落有致,房前屋后整潔有序,院落門面各具特色。在這個享有“河州美食第一村”美譽的地方,無論何時,都少不了前來吃飯休閑的游客。
2017年,多年在外打工的折橋村村民馬永紅回到家,開辦起了農家樂。記者見到馬永紅時,他們一家人正忙著備菜、烹飪、擺盤。“我從十六七歲就開始從事餐飲工作,在北上廣那邊打工,在得知村上要大力發展農家樂產業時,我就意識到,機會來了。”馬永紅介紹說。
經過幾年的努力,馬永紅的農家院發展良好,每天都有許多食客循味而來。到晚飯時間,院落里香氣四溢。如今,馬永紅的農家樂每年的純收入能達到十幾萬元。
“臨夏正在打造百億級美食產業,相信未來的發展會更好。”馬永紅說道。為促進農家院更好發展,馬永紅不斷創新菜品,爭取將自己的農家院辦得更有特色,更具吸引力。
在折橋鎮政府的牽頭下,折橋村成立了“折橋灣農家樂協會”,吸納了30多位善經營、懂管理的“農家樂”負責人為會員。協會及時把有關“農家樂”的發展規劃和政策傳遞到家家戶戶,并第一時間組織實施,促進農家樂產業良性發展,帶動大家伙一同致富。
“有了協會,大家就能擰成一股繩。”折橋村黨支部書記馬福榮介紹,折橋村以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為契機,加快農家樂的發展和提升改造,不斷規范農家樂協會運行機制,由村黨支部、農家樂協會牽頭,設計制作“魅力折橋灣”標識,引導農家樂經營戶統一使用,有力提升了折橋村農家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現如今,折橋農家樂已成為河州美食的一張名片,越來越多的人靠著美食,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據統計,折橋鎮的農家樂已經發展到150余家,從事農家樂服務行業約1300人,年營業額近5000萬元,純收入達2000萬元。“舌尖經濟”已成為了致富良方,推動著折橋鎮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蘭天 通訊員 王慧嫻 馬元杰)
農家樂美食
折橋花海(資料圖)
農家院成新景觀(資料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蘭天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