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09
- 點擊:1394
- 來源:甘肅日報
暮春,正是張掖市百萬畝制種玉米集中播種的時節,一個多月來,張述斌每天奔忙在田間地頭,一天也不曾給自己放假。
“我們的工作主要是針對張掖百萬畝制種基地,大力開展測土配肥、標準化施肥、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針對不同種植區域、不同土壤環境,為廣大小農戶和制種企業提供專業的訂制式、個性化土肥水藥技術托管服務方案,精準解決耕地質量下降、作物連作障礙、減肥增效等問題。”張述斌說。
張述斌是張掖市新大弓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2020年被授予甘肅省勞動模范光榮稱號,是中國共產黨張掖市第四次、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他所供職的張掖市新大弓農化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位于張掖經開區東北郊工業園區,是一家專業化從事水溶肥料、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特種肥料及其他功能性肥料研發、加工、銷售、推廣、服務一體化的復合型高科技農業企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甘肅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1年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我出生于農村,自小對農村和鄉土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深知農民的辛苦,由于低效的種植耕作技術,農民們頂烈日、冒酷暑,秋后收入卻很微薄。也因此,我高考時報考了甘肅農業大學,想要用所學的技術知識來改變家鄉的農業,讓我的父母和鄉親們少受些苦,多增加點收入。”張述斌說。
張述斌大學畢業時,國家統一包分配工作,當時擺在他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政府機關干部,二是國有企業技術員。他選擇了去企業當技術員,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來,他從事農藥技術研發、肥料技術研發、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發、無土栽培技術研發等工作,也見證了張掖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歷程。
“2004年,因企業改制,我作為技術骨干到改制后的張掖市新大弓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企業體制發生了變化,由國有改為民營,我的研究工作也隨之改變。2005年,國家開始倡導推廣測土配方技術,這對種植業來說是一項重大技術變革,給中小企業帶來了發展機會,我提出采用干法對輥擠壓造粒復合肥生產工藝,這一個小小的技術改進,現在看來算不上先進,但在當時卻意義重大。”張述斌回憶說。
隨后的幾年里,新大弓公司在配方功能肥料市場站穩了腳跟,引領著河西地區的配方肥市場。2011年,張述斌又帶領團隊成立了水溶肥料研發項目組,專攻水肥一體化技術,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堅持和努力,先后開發了四個大類、六個水溶肥料產品,企業完成了由傳統復肥生產經營到水溶肥生產及技術研發的轉型,成為全省水溶肥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
“2017年以來,我們公司聚焦張掖制種產業及高效節水農業,發揮自身科研、技術優勢和區位優勢,構建‘專家團隊+服務企業+制種基地+小農戶’服務機制,向農戶、村社、制種企業、種植合作社提供‘訂制式’綠色施肥用藥技術服務方案,探索出了一條制種玉米土肥水藥綠色托管服務的新路子,年土肥水藥托管服務5萬多畝,累計托管服務面積18.61萬畝,服務農戶9200多戶。未來5年內,將利用我們的技術和區位優勢,實現年制種玉米托管服務面積20萬畝以上。”張述斌信心滿滿地說。(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范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