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7-18
- 點擊:1203
- 來源:甘肅日報
關愛萍
以滿足人民的多元化需求為發展導向,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彰顯了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價值取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的根本路徑。
以滿足人民的多元化需求為發展導向。堅持人民至上,實現鄉村振興,需要準確把握廣大人民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需求,以人民的需求為著力點,切實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放在首位。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我省特色資源,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積極拓展農業多元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繼續拓展完善農業縱向產業鏈條,在保障糧食供給這一農業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打通農產品從鄉村田園到市民餐桌的生產、儲存、加工、流通、消費全部環節。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延長產業鏈,引導大型農業企業、食品企業加快發展精深加工產業鏈,做強做優做細食品產業。著力發展農產品流通業,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打造銷售服務平臺,促進產銷有效銜接。加強橫向融合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與流通、旅游、教育、文化、康養、運動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田園風光、村落建筑、民俗風情等鄉村獨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耕體驗、研學科普、休閑觀光、生態康養等農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的教育、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需求。
激發人民的智慧與力量。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謀劃鄉村產業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最大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眾。持續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就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廣泛激發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當中。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從根本上是為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是產業融合發展的受益主體,更是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融合的建設主體,在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要保障人民群眾平等發展的權利和公平參與的機會。要加強產業融合人才要素保障,鼓勵進城務工人員、退伍軍人、大中專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員回鄉創新創業,鼓勵技術人員在農業合作社、農產品公司擔任兼職,積極引導小農戶廣泛參與創新創業,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要積極提升人民群眾參與鄉村產業發展的綜合能力,對農村相關企業家和農戶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批適合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生產經營型、技能服務型、經營管理型和產業領軍型人才,積極發展助農直播間,培育農民直播銷售員,促進新型農村經營隊伍的健康成長。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標,也是經濟發展實踐效果的評判標準,讓廣大人民共同享受鄉村經濟發展成果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根本價值追求。要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就必須完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采取“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利潤返還”等多種利益聯結形式,推動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村集體、小農戶、工商資本等融合主體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產業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促進農戶、合作社與龍頭企業之間融合滲透。要從法律和政策上保護各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讓廣大農民充分共享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增值收益,最終實現產業融合參與各方的利益共享。
(作者為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