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3-31
- 點擊:498
- 來源:隴東報
據隴東報報道(慶陽融媒記者谷羿)近年來,華池縣立足資源優勢,把肉牛產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之一,推動示范引領,鉚足“牛”勁求突破,走出了一條肉牛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振興之路。
暖春時節,走進華池縣王咀子鄉劉家廟村養殖大戶楊俊虎家的牛棚,一頭頭毛色光亮、膘肥體壯的肉牛正悠然嚼食著草料,楊俊虎穿梭在牛舍里清掃、拌料、喂食,忙個不停。楊俊虎飼養了45頭西門塔爾肉牛、4頭海福特肉牛,為了節約飼料成本,他流轉了150畝土地,全部種植玉米用作養牛飼料,今年又新添置了一臺飼草打捆機。“馬上到農忙季節了,我白天料理牛棚,晚上連夜耕地覆膜,養牛種地兩不誤,閑了還幫周圍鄰居打草,一天忙得很!”楊俊虎爽朗地說道,語氣中透著滿滿的“?!睔狻?/p>
隨著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楊俊虎干勁十足,他的日子也過得紅紅火火。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的農戶都從過去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不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自發返鄉新建牛棚,走上了肉牛養殖路。
為推進肉牛產業更好輻射帶動農戶增收致富,今年以來,王咀子鄉因地制宜,突出政策引導、規劃引領、示范帶動、群眾參與,打造了劉家廟村楊莊組、井子塬村新莊塬組兩個肉牛養殖小區,盤活恒盛鑫、榮旺、金色田、秦達四家合作社,使更多群眾享受到發展肉牛養殖的紅利。
華池縣林鎮鄉是糧飼玉米主產區,“二將川”萬畝玉米片帶就在林鎮川。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林鎮鄉立足自身優勢,建設集聚式養殖小區,培育分散型家庭農場,全力打造肉牛產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新模式。
在林鎮鄉黃渠村,成堆的玉米秸稈碼在地里,不遠處,機聲隆隆,打捆機吞吐之間,整捆的草就堆成了小山。曾經廢棄秸稈是讓很多農戶頭疼的問題,每年開春騰地備耕時,大量的玉米秸稈只能就地焚燒,既污染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如今,黃渠村的農戶搞起了家庭農場和養殖小區,曾經廢棄的秸稈也派上了大用場。
曹海龍是黃渠村的肉牛養殖大戶,他的家庭農場養殖有50多頭西門塔爾肉牛,在他的帶動下,黃渠村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來,曹海龍通過集中流轉土地種植牧草和向農戶訂單收購玉米、秸稈等飼料的形式整合資源優化產業結構,使村民有了穩定的收益,生活越過越“牛氣”。“每年秋收,糧食出售完以后,秸稈還能賣給合作社喂牛,既不浪費資源,村民還能賺一筆錢?!辈芎}堈f。
華池縣堅持把肉牛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導產業,把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及豐富的飼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培育的發展優勢,緊盯全縣“雙百雙十”產業發展定位,持續做大做強肉牛產業,增加群眾收入,推動鄉村振興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