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8-17
- 點擊:31
- 來源:隴南日報
宕昌縣理川鎮下馬龍村農業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中心,一條有機肥生產線正在快速運轉。隴南日報記者 肖 紅 攝
甘肅本然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學聯合研發的優質有機肥,運用于試驗田種植中。隴南日報記者 肖 紅 攝
隴南日報記者 馬智泉 王芳 肖紅 尚敏賢
“吞進”菌菇渣、畜禽糞污,“吐出”優質有機肥……在宕昌縣理川鎮下馬龍村農業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中心,一條有機肥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
農業廢棄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我們用雞糞、菌菇渣、植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采用發酵堆漚等科技工藝生產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功能性專用肥料等,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甘肅本然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金平說。
宕昌縣農業資源豐富,畜禽養殖業發達,全縣每年產生菌菇渣約1萬噸、畜禽糞便約25萬噸,如果不及時處理,不僅會有傳播病蟲害的風險,還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會對農村環境治理增加一定的負擔。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22年,宕昌縣招商引進甘肅本然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成了農業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中心,以天津大學定點幫扶為契機,依托大學的資源優勢和科研技術,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和技術攻關,實現了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的華麗轉身。
“我們針對當地實際,對菌菇渣、畜禽糞便等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通過多次試驗優化,形成了‘菌菇渣+雞糞+EM菌’的最佳配方,實現了清潔生產和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天津大學掛職干部、宕昌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黃俊說。
推進農業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關鍵是技術上的突破。黃俊介紹,學校組織相關學科專家牽頭開發了‘菌菇渣+雞糞聯合發酵技術’、‘EM菌擴繁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技術,通過科技賦能,生產的優質有機肥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作物根系活力,減緩連作障礙,同時肥效持久,養分全面,既可提升地力,又能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
談話間,一袋袋有機化肥已經裝好車,正運往周邊村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去年,我們在理川鎮和木耳鄉進行種植示范,將生物有機肥成功應用于30多畝有機蔬菜和10余畝黃芪等道地藥材種植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種植戶們使用了我們的有機肥,都開始逐漸認識到農田土壤修復的意義。”王金平欣喜地提到一組數據,木耳鄉馬蓮村黨參增產15%,理川鎮上馬龍辣椒增產15%,大白菜增產18%……
據了解,一年多時間,公司已生產有機肥3000噸、育苗基質600噸、栽培基質800噸、半成品有機肥3萬噸;共建水肥一體化試驗大棚12個,產品與技術推廣輻射蔬菜大棚200多個。
隨著宕昌縣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成為促進綠色農業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們將堅持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程,進一步加大有機肥推廣應用力度,助力推動全市有機農業和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王金平說,下一步,公司將以宕昌縣40萬畝中藥材有機生產為核心,輻射隴南60萬畝油橄欖、100萬畝茶葉、200萬畝花椒、50萬畝設施蔬菜,為隴南的有機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提供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