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0-20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馮寶強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
走進甘肅農墾黃羊河農場馬鈴薯種植地,數臺現代化大型馬鈴薯收獲機從地壟上駛過,隨著機具分離篩的滾動,一排排馬鈴薯滾落而出,并通過傳送機輸送到拉運車內。在分揀中心通過機械自動分揀后,裝箱、打包,最后搭乘貨車被運往全國各地。
機械化、智能化作業已成為黃羊河農場農業生產的日常。在制種玉米基地,一排排玉米成熟飽滿,幾臺大型聯合收割機齊頭并進,在玉米地里來回穿梭,一株株玉米連莖帶穗被卷入收割臺,切碎的秸稈從高高的排料口撒出。與此同時,色澤金黃的玉米粒傾瀉而出,很快就裝滿運輸車,微風吹過,清香四溢。
“這一切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農場土地更加平整、灌溉排水更加通暢,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也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和產出率,增強了綜合生產能力。”田埂上,甘肅農墾黃羊河集團副總經理王開虎向記者細數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好處。
截至目前,黃羊河農場已基本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9萬畝,全部實現水肥一體化和高效節水灌溉,畝均用水量300立方米以內,較傳統灌溉方式節水率50%以上,節水綜合水平全省領先。建成沉砂池128座、調蓄水池11座,總蓄水能力78萬立方米,地下灌溉管網全部實現連通。加大高效節水綜合技術推廣力度,推廣使用小流量滴灌帶6萬畝,建設物聯網智能化灌溉系統3.3萬畝,在“智慧農業”發展和節本增效上取得明顯成效。農場在做好自身節水文章的同時,也為周邊村鎮節水灌溉發展、緩解區域水資源緊張局面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黃羊河農場踐行“1+3+N”產業發展模式,以土地資源經營為核心,做好農資、農機、水電等服務保障,確保了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技術落實的有機統一,各類資源的統一經營和規范管理,為統一規劃種植區域、落實訂單生產、種植結構調整、農業提質增效奠定了堅實基礎,形成了玉米、蔬菜、馬鈴薯三大主栽作物輪作倒茬的良好局面,土地畝均綜合產值達到了8000元以上。
黃羊河農場還依托自身優勢,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起玉米、蔬菜、馬鈴薯、特藥、養殖五大產業格局,探索出一條以市場為導向、加工為龍頭、農業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