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1-12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煜宇?通訊員?劉玉璽
金秋十月,文縣的橘子熟了,沉甸甸的果實綴滿枝頭,壓彎了枝干。
文縣,地處甘川陜三省交界,全境屬于長江流域,擁有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適宜柑橘露天生長。
走進文縣尖山鄉草埡村,淺山區域、公路沿線、江河之畔,滿目皆是橘子豐收之景。穿村而過的國道212線,為這里的橘農提供了便利,路邊售賣橘子的攤位比比皆是。
草埡村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種植蜜橘,經過近30年的培育和發展,這里的蜜橘已經形成了品牌和規模。目前,全村蜜橘種植面積350余畝,畝均產量4000多斤,總產值達400多萬元。
橘子熟了,果農樂了。
“村里橘樹正是豐果期,今年長勢比去年好。”尖山鄉草埡村村民趙恩德正在忙著修剪樹枝。他說,“現在梳理枝丫、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能儲備養分、增強通透性,給橘子增色。”
草埡村黨支部書記趙世文介紹:“村子這幾年通過黨建引領,發展了500多畝橘園,今年大概能采100多萬斤,目前每斤均價5元,收入可觀。”
草埡蜜橘產業何以發展壯大?趙世文給出了答案——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科技管護和農旅融合。
尖山鄉以打造精品基地為目標,對草埡蜜橘進行技術改良,邀請縣農廣校專家和技術人員到現場開展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技術培訓,使得橘園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同時,以“采摘體驗+觀光消費”為理念,打造“一墻一景、一墻一品”的美麗鄉村,投建環形產業路1500米、采摘道路400米、編織竹籬笆700米,將橘園變成了觀光體驗園。
“高樓山隧道開通后,經過這里的人車流量減少了,我們正在通過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趙世文說,村里發揮郵政物流優勢,積極對接“山哥水妹”等電商平臺,實現了“好賣、賣好”雙提升,讓草埡蜜橘的招牌更響亮,美譽度更高。
目前,尖山鄉橘子種植面積達500畝。尖山鄉黨委書記汪向軍說:“我們將依托全鄉橘子種植,把旅游休閑、觀光、采摘與橘子產業有機結合,以旅游帶動橘子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通過游園觀光、采摘體驗等方式促進消費,助力農民增收。”
今年以來,文縣通過“一強三引領”“抓集群,興產業”,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加快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跨域成帶”的現代農業格局,推動特色山地農業朝著合作化、園區化、設施化、集群化方向發展,橘子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幅“橘業強、橘農富、橘鄉美”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