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1-21
- 來源:隴東報
“訂單種植,農民幫我種特產;訂單收購,我幫農民創市場。”這是環縣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一辦公室墻上的一句話,也是環縣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的最經典總結。
因為發展電子商務,環縣的農特產品成了“網紅”。農戶種養、網上訂購、冷鏈包裝、物流速運,環縣土特產“一鍵”走出深山,分銷各地。
農特產品“觸電上線”,讓農業人口占比全縣總人口80%的環縣,邁上不等不靠、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21年前10個月,全縣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9.28億元,同比增長9.03%,其中實現網絡零售額1.72億元,同比增長12.42%。
破瓶頸?政策引領尋出路
“山童水劣,世罕漁樵”是古人對環縣惡劣環境的形象概括,數萬條溝道分割出多座山頭的復雜地貌,是環縣特有的風景。最遠的鄉鎮距縣城150多公里,最遠的村距離鄉鎮50多公里,受地域限制,享譽全國的小雜糧、羊肉等農特產品“養在深閨無人識”,當地老百姓“守著金山銀山沒飯吃”。
對此,毛井鎮的劉國寧深有感觸。劉國寧的父親和爺爺都是以牧羊為生,嚴格意義上來說,劉國寧算是個“羊三代”。2014年,在青島生活的劉國寧接到父親的求助電話,稱家里的羊賣得特別不好,希望他能幫著想想辦法。
日食“中藥草”、夜飲“礦泉水”的生長環境造就了環縣羊肉嫩而不膻、瘦而不柴的鮮美特質。劉國寧決定嘗試把羊肉放在自己的日用品網店售賣。但由于老家在偏遠地區,父親只能開摩托車馱著羊肉到30里外的班車站點,將羊肉送到縣城發貨。可羊肉是生鮮產品,對物流要求很高,一年下來,沒發幾件不說,多數還都壞在了路上,也讓父親的擔子更重了。
好東西苦于沒有銷路,這仿佛成了環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緊箍咒”。2015年,針對電商發展中存在的發展“缺主體”、貨物“運不出”、產品“質價低”等瓶頸問題,環縣搶抓國家“互聯網+”戰略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政策機遇,依托縣域產業資源優勢,創新電商扶貧舉措,完善產業發展鏈條,初步探索形成了合作社統一訂單、企業統一加工、“環鄉人”統一品牌、網貨中心統一包裝、溯源體系統一監管、物流體系統一配送的“六統一”電商扶貧模式,助推企業增效、就業增加和農民增收。
同年,劉國寧抓住了這個機遇,成為環縣第一批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并經過多年的試水、探索,成了拼多多羊肉類目全國銷量第一,他帶動了周邊45戶養殖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廣闊的網絡天地,為環縣廣大電商創業者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縣已建成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培育電商企業256家、個體網店經營戶(含微店)1250家,帶動就業7600人以上。
創思路?深挖特色品牌產品
2020年,一則“環縣三名大學生創業當電商,羊糞賣成‘金蛋蛋’暢銷全國,不到兩月交易額已近10萬元”的新聞,讓“第一個吃螃蟹”網銷羊糞的合道鎮陳旗塬村返鄉大學生陶毅紅極一時,也讓環縣羊糞成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市民用于養花植草的“香餑餑”。?
環縣是肉羊養殖大縣,有幾百個養羊專業合作社,還有上千家養殖大戶,羊糞不是稀缺資源。“現在羊糞銷售相對比較成熟了。”陶毅告訴記者,為此,他也撈到了返鄉創業的第一桶金。
然而,頭腦靈活的陶毅并未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大膽轉變傳統思維,另辟蹊徑。2021年,陶毅得知很多在外求學的環縣籍大學生心心念念一口純正的環縣羊肉。受到市面上自熱火鍋的啟發,陶毅和妻子商量,能不能把環縣羊肉做成自熱羊肉?有了想法,夫妻倆就開始琢磨,以訂單模式進行定向銷售。“每份100克環縣羊肉,再配以粉條、蘿卜,真空包裝,健康又衛生。”陶毅說,目前自熱羊肉火鍋還處于市場調研、研發階段,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環縣羊肉的又一道招牌吃法。
像陶毅這樣的電商經營者,在環縣并非個例。虎洞鎮青年張丁卯將自家燕麥草、苜蓿草開發成“寵物草”,僅8個月時間,他通過網店就銷售出了10余噸“寵物草”,純收入6萬余元;環城鎮五里屯村的青年孫春玲,通過豬血煎餅,將山城鄉、甜水鎮、秦團莊鄉的優質蕎麥帶出了深山,2021年賣出優質環縣蕎面15萬斤,銷售凈收入14萬元……
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優質農特產品質量化、標準化、規模化創新發展水平,環縣培育發展環縣蘋果、環縣灘羊、環縣羊肉地理標志商標;向省農業農村部門將“環鄉人”區域公用品牌申報為“甘味”知名區域公用品牌;積極組織電商企業開展甘肅省脫貧地區企業產品“三品一標”品牌認證,提升品牌和產品知名度。
截至目前,環縣通過原產地認證的產品有2個,地理標志商標2個,國家馳名商標1個,甘肅省著名商標10個,通過綠色、無公害認證的產品15種,正在辦理的地理標志商標4個。
新業態?提升電商銷售潛力
廠房變為門店,車間變身直播間,工人變身主播;擺好鏡頭,調好燈光,主播就位……現如今,環縣龍頭企業以網絡電商為媒,通過手機一方小小屏幕,讓本土優質農特產品“觸網上線”出村進城。
“進到直播間的家人們,先幫忙點一下關注。”“人數達到10000,我就給大家來一波團購福利。”“我手里拿的就是5斤裝的羊后腿樣品。”走進環縣金羊大廈的二樓直播辦公區,環縣2022年“網上年貨節”直播正在進行中。連日來的幾場線上直播,讓環縣的各種農特產品頻繁“觸網”亮相。
“截至目前,羊肉、雜糧等農特產品訂單量達4.8萬單,銷售額達到360萬元。”環縣電子商務辦公室副主任吳霞說,為充分挖掘直播電商銷售潛力,環縣積極開展了電商直播、短視頻營銷。
截至目前,全縣舉辦了兩屆直播電商大賽,實現農產品銷售額320萬元,組織直播帶貨活動300多次,帶動全縣農產品銷售6500多萬元。為支持電商企業盡快開展業務,縣電子商務中心投資建設了電商直播基地1處和戶外直播基地1處,委托星火(天津)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為環縣電商直播基地的運營、主播孵化培訓、企業直播活動提供指導服務。
“從1月3日年貨節開播,一周時間,店內僅拼多多一個平臺直播間的銷售量就累計達到2028單。”甘肅古耕農夫生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帶貨主播張金娥說,2021年公司開展直播帶貨200多場(次),實現銷售額1500多萬元。
此外,環縣盯緊全國電商發展形勢,加快網絡零售向網絡零售、網絡批發并重轉變,從傳統的電商向內容電商、社交電商并重轉變,從只注重線上銷售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
“2022年,環縣將繼續搭乘‘互聯網+’快車,依托現有的電商直播基地,延長當地電商產業鏈,打通農特產品‘觸網上線’出山的各個環節,繼續深挖培育網紅品牌、打造直播帶貨達人、增加電商直播帶貨頻次,為全縣鄉村振興貢獻電商力量。”吳霞說。 (隴東報記者?路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