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6-28
- 來源:隴東報
????據隴東報報道(記者封康康?通訊員楊富博、安家慧)6月20日,華池縣王咀子鄉劉家廟村村民鄧向禮,在自家麥田旁的曬場上,和附近的村民說說笑笑,不時看一眼收割機收麥的進度。待一片麥子收割完畢,他開著農用三輪車停到收割機旁。唰、唰、唰……開關打開后,金黃色的麥粒翻滾著流進三輪車車斗內。
以前,每到夏收期間,搶收搶種都讓農民忙得不可開交,老人、小孩齊上陣,人手還是不夠用。隨著農業機械化不斷提升,這種場景已經成為歷史。
“我種植的7畝小麥,1個小時就收割結束。這要放在以前,起早貪黑得一周多時間。”鄧向禮回憶說,10多年前,每逢夏收,家家戶戶天不亮就要起來磨鐮刀,一大早就來到麥田忙活,一個割麥好手一天最多割1畝小麥。“現在都是機耕、機播、機收,機械進了田,效率特別高,農民種地越來越方便了。再加上今年雨水好,麥子長勢好,預計能比往年多打100多斤糧食。”說起今年的收成,鄧向禮難掩喜悅。
與鄧向禮相比,劉家廟村收割機手韓登峰更加繁忙。韓登峰從16歲便開始經營農用機械,家里大大小小的農機具有10余臺。近年來,乘著機械化的便利,韓登峰家的糧食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夏收開始,他把自家的30畝小麥收完后,便和妻子駕駛著收割機走鄉到戶,替其他農戶收麥子,成了一名“新麥客”,平均每天收割小麥80畝左右,每畝可收入60元。由于村民都想趁著晴好天氣將麥子收完,韓登峰夫妻倆就要和天氣賽跑,日夜忙碌在田間地頭。“有時候夜里一點多還在收麥子,但想著大家辛苦種的糧食都能歸倉,我們累點也值得。”韓登峰笑著說。
在現代化農機的助力下,華池縣夏收工作按下了“快進鍵”。作為華池縣冬小麥主產區之一,王咀子鄉種植的3925.3畝冬小麥收割已進入尾聲,其他鄉鎮冬小麥也已全面開鐮。為確保夏收工作順利推進,華池縣農機中心統籌全縣農機調度,目前已組織40余臺聯合收割機投入夏收作業,確保全縣3.44萬畝冬小麥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