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4-25
- 點擊:280
- 來源:甘肅日報
馬會英老人的新房。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田麗媛?通訊員?王富強?景潔
“以前,屋前是山,屋后也是山。現在終于告別了逢雨擔驚受怕的日子,這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搬出深山的馬會英激動地說。
今年62歲的馬會英是靈臺縣新開鄉下周村東風社的村民。半年前,她所在的東風社15戶居民全部搬到了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
馬會英老人的舊房。
在搬遷安置點,房屋院落整齊有序,道路寬闊干凈;在當地政府配套建設的布藝加工車間、氣調庫和食品加工廠里,村民進進出出,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
這喜人變化的背后,得益于靈臺縣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政策的實施。
?
新開鄉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新房俯瞰圖。
和馬會英一樣,靈臺將有1150戶3699人享受到這一惠民政策。僅今年,當地就實施10個整村整社搬遷,搬遷群眾327戶1009人。
這些群眾為何要搬遷?源于2021年靈臺發生的“10·3”暴雨災害。
災情發生以后,靈臺縣第一時間對受災戶進行充分摸底,出臺臨崖臨溝臨水避險搬遷安置三年計劃,探索“農戶籌一點、銀行貸一點、政府補一點”的建房資金籌措渠道,全面消除農戶居住用房安全隱患。
2022年,靈臺縣緊抓中央支持甘肅省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這一機遇,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作為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重大民生工程,精心謀劃部署,高質量完成400戶避險搬遷安置工作。
靈臺縣落實縣級干部包鄉、鄉鎮干部包村、村社干部聯戶的“三包”責任制,按照“戶申請、鄉鎮申報、縣認定”程序,逐戶精準識別搬遷對象、逐戶對接群眾意愿,采取建設避險搬遷安置樓、集中安置點、分散自建房、購買縣域存量商品房等安置方式,解決群眾住房問題。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
百里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施工現場。
走進百里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施工現場,機器轟鳴,隨處可見工人們緊張施工的場面。
家住百里鎮梨園村的鄧永杰,看到即將搬進的新房,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是從南部山區搬到了石塘村,政府還給我們每戶補助10萬元。”
?
百里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施安置點簡介圖。
今年,百里鎮在公路沿線的石塘村、李家坡村、新集村、路家溝村、蘆子集村設置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5處,搬遷安置群眾243戶。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
靈臺縣聚焦搬出群眾的后續發展,整合農業農村、住建交通、生態環境等16個部門項目資金1.2億元,在安置點統一配套水、電、路、網、暖“五通”設施,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凈化、文化“五化”工程。
同時,利用養殖小區、加工車間、氣調庫、加工廠、蘋果園、種植基地等吸納安置勞動力,積極探索“龍頭企業+搬遷戶”發展模式,依托當地龍頭企業就近就便解決就業800多人。
為確保搬遷群眾更好融入新環境、開啟新生活,靈臺縣探索在集中安置點成立避險搬遷安置區黨支部和社區服務中心,選派黨組織書記,配備專職服務工作人員,為搬遷群眾統一提供戶籍遷轉、子女轉學、社保醫保等服務,配備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開展設施管理、衛生保潔等日常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