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3-13
- 點擊:93
- 來源:張掖日報
何嚴軍
近年來,山丹縣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涅槃求重生,以蝶變促騰飛,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生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20年的27.82%提高至2023年的41.06%。
聚力重點強工業。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深入開展強工業行動和工業突破發展三年行動,支持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做大做強園區平臺,全縣規上工業企業達31戶。推進實施城北工業園區環保材料綜合利用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張掖國際物流園智慧化人飲調蓄供水等項目,高標準規劃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園,年產2萬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生產線、中帛源250MW/1000MWh獨立共享儲能等項目落地實施,工業園區入駐企業達171戶。全力打造河西煤炭生產集散基地,完成花草灘煤礦年產180萬噸產能核增、東水泉煤礦年產90萬噸和新唐礦業年產30萬噸技能改造,東水泉礦區青陽煤礦項目核準手續獲批,金灣煤礦原煤擴能提升等項目穩步推進,全縣煤炭產能達330萬噸/年。積極打造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基地,投資20.87億元的“十四五”第二批4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即將建成并網,繡花廟49.5兆瓦風電場、東樂北灘500兆瓦集中式儲能電站等一批新能源本體及協同產業項目建成投運。日昌升新型環保優質骨料、騰達西鐵高品質生態合金節能循環經濟等項目進展順利,云昇生物年產300萬副腸衣加工等生物醫藥項目快速推進。百萬只肉羊屠宰精深加工生產線等農畜產品加工項目開工建設,初步形成以煤炭、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農畜產品加工為主的“五大工業產業”,2021年至2023年,全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4.9%。聚焦重點工業企業,深入落實企業首席服務官制及領導干部“包抓聯”“白名單”“六必訪”“百名干部助百企”等工作機制,“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用能、融資貸款、手續辦理、人才引進、技術改造等方面的卡點堵點,千方百計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助力企業開足馬力擴大生產,不斷釋放有效產能。“十四五”以來,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14%。
扭住關鍵興農業。精心培育鄉味高廟、土豆驛站、蘆筍莊園、焉支花谷·羊主莊園等莊園經濟,組織實施中駝生物駝奶深加工、錫航肉牛養殖基地等項目,培育壯大“薯草菜羊馬”五大富民產業,全縣特色作物種植面積達29.3萬畝,規模養殖場(戶)達232家,畜禽飼養量達295.72萬頭(匹、只、羽)。積極推動種養加結合和產業鏈再造,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1%。組織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抓點示范行動,打造農業科技示范點114個,全縣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保持在60萬畝以上。做強農業芯片,推進種業振興,農作物良種推廣面積達68.67萬畝,良種普及率達97.5%。創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8家、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11家,“五有”標準合作社占比67.6%。全縣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216個,農業生產托管面積20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47%,山丹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及“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工作順利通過評估驗收。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6個、區域公用品牌1個、“甘味”企業商標品牌9個,“丹鑫璽”洋蔥等11個農特產品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和中國(西部)特色農產品博覽會金獎。寺溝村農超農牧科技公司辦理了全市第一個高原夏菜出口許可證,正明種植有限公司被授予“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絲路盛豐等6家企業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靶向施策擴三產。圍繞“一園二核四片區”發展布局,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3條生態示范旅游線路入圍全省百條冬季鄉村旅游線路,經營管理山丹馬場景區初見成效,專班開發“世博盛宴”“山丹好禮”“品讀山丹”廣受好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成開園,焉支山景區生態農旅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培黎職業學院入選第一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佛山滑雪場入圍2023—2024全國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線路沿線冰雪旅游點。截至目前,全縣共有4A級景區2家、3A級景區3家、2A級景區1家,賓館酒店51家、星級旅游飯店6家、旅行社及旅行社營業部11家,四星級以上農家樂15家、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5個、市級旅游示范鄉鎮1個、市級旅游示范村8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3個。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壯大行動,培育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世博恒太城開業運營,和諧彩虹街獲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省級縣域商業體系示范縣建設成效明顯。組織開展促消費專項行動,策劃舉辦首屆炒撥拉美食節、“惠聚盛夏·嗨購山丹”等系列活動,著力打造焉支巷子等夜間經濟商圈,撬動釋放汽車、家電、油品等大宗消費需求,大力推動消費強勁復蘇。深入實施會展產業培育發展行動,第十屆全國大眾冰雪季“彩虹張掖·五彩山丹”冰雪運動嘉年華活動、2023年冬至民俗文化旅游節暨冬春季文體旅活動等多項節會賽事活動成功舉辦。2021年至2023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