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9-24
- 來源:甘肅日報
高學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毫不放松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甘肅農業發展基礎和優勢條件,探索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特色農業發展的路徑,奮力推進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
完善更有活力的農村土地制度。土地是農業的基礎。要將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作為破解“三農”問題,釋放農村發展活力潛力,提升農業產業變革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利用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機遇,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通過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其次,要完善農業經營體系,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科學合理地建立土地流轉和承包經營、土地入股、宅基地退出等價格形成機制,為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創造條件;再次,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保護農民利益,將扶持資金按比例納入農民收益分配份額,讓廣大農民群眾收獲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培育更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業依靠自身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優先保障。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首先必須充分把握各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掌握生態約束要素和水資源狀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在特產、特色、特優上謀篇布局,突出地域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特色,以“特”立市場、以“特”定價格、以“特”樹品牌;其次,要根據產品特性、市場消費、發展潛力、物流狀況等,合理確定發展規模、發展速度,不斷提高生產、加工、倉儲、銷售能力和水平,擴充資金鏈、升級產業鏈、延長消費鏈;再次,要圍繞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對品種、技術、模式、裝備等方面的需求,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科技、設備集成優勢,利用基因工程、信息技術、物聯技術、人工智能等現代高科技,支撐特色產業走質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建立更高效能的農業裝備體系。農業現代化必須走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也才能為農業人口向二三產業流動和城市轉移打好人力資源基礎。一是需要機械裝備現代化。目前,全省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還不是很高,要加快推進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應用,不斷滿足農民新的農業生產要求;二是需要機械裝備多樣化。現有農業機械還不能有效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地形、不同作物、不同作業方式等生產要求和小農戶數量眾多的基本農情。這就急需加快研發不同種類的農業生產機械,不斷滿足播種、施肥、收割所需的多功能、多樣化農業生產機械;三是需要機械裝備智能化。在平原地區、河套地帶等適于大型機械連片耕作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業機械智能化,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發展更為多元的農業發展業態。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要求,首先要在路徑創新上求突破。抓住新質生產力創新主導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以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為突破口,加快構建農業一二三產業相互嵌入、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形成新型工農城鄉供給關系,全面提升鄉村各類資源價值,讓農民在各產業鏈條中獲得收益;其次,要在業態創新上求突破。將農業從單純依靠種植收入的傳統模式中擺脫出來,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品種,打造一些展示現代農業高科技成果的示范園,建設一些具有特色優勢的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旅游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康養農業、研學農業、訂單農業,促進各類農業新業態健康發展。
作者為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黨委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