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9-26
- 來源:武威日報
據武威日報報道 近年來,我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長久之策,一體推進落實政務、市場、法治、創新、要素、人文“六大環境”提升行動,持續優環境、提效能、激活力、蓄動能,以一流營商環境賦能高質量發展。
優服務增效能,持續改善政務環境。以“政務服務零距離”為目標,率先在全省開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大力推行不來即享、一網通辦、全程網辦,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建立“12345熱線+網格”治理模式,推廣“接訴即辦、訴來速辦”,創新探索“未訴先辦”服務。“高效辦成一件事”上線運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跑全省,率先開發“非國有資金投資項目發包備案”全流程在線辦理模塊。
謀便利促公平,積極活躍市場環境。全面推行“非禁即入”,公開市場準入事項283項,專項清理違規準入許可和隱性門檻。深入應用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實行“公共資源交易+金融”模式,推行政采貸、中標貸服務。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推廣“一業一查”“綜合查一次”等監管模式,推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度融合。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市縣部門、單位政府合同5400余份,實現對政府合同履約全流程動態跟蹤監管。
固根本穩預期,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深化法企共建,積極推行行政柔性執法,主動為企業提供“容錯支持”“法治體檢”。深入推進“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成立“法治化營商環境監督舉報中心”,與工商聯、商會加強聯系,設立“檢察機關聯絡企業工作室”“企業家會客廳”等一系列陣地平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創新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聯動、協調高效的仲裁調解新格局,武威市仲裁院“慧”調解工作室被人社部等4部門授予“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稱號。
重培育促轉化,協同推動創新環境。市委出臺相關意見,引導和激勵全市干部群眾、各類企業和經營主體探索創新、跳起摸高,持續打造鼓勵創新創造的良好環境。深入推進“強科技”行動,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市級研發項目庫,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中科院等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支持企業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出政策抓落地,持續優化要素環境。制定出臺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支持政策,引進“三個500強”企業15家。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快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加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認真落實包抓聯、“六必訪”制度,全面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設立“企業家日”,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與企業家代表面對面交流,聽取意見建議,解決發展難題。
夯基礎提品質,打造一流人文環境。突出企業家主體地位,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濃厚社會氛圍。推動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城區園林綠化擴面增綠,大力建設宜居城市。擴大教育資源供給,健全醫療衛生和康養服務設施,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全市公立醫院全部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床旁“一站式”結算服務。緊抓“高鐵時代”開通機遇,大力“引客入武”,推進各類文化場館項目建設,精心謀劃23條精品旅游項目,打造“城市夜游”新亮點,文旅消費活力全面釋放。(記者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