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9-29
- 來源:天水日報
據天水日報報道 畜牧產業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張家川縣以實施高質量發展“畜牧擴量提質行動”和“園區經濟賦能行動”為抓手,堅持產業化育龍頭、規模化建基地、標準化提質量、體系化延鏈條、市場化拓渠道、品牌化增效益,在畜牧養殖和現代飼草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突出抓好畜禽繁育、飼草供給、疫病防控、精深加工、品牌創建等關鍵環節,形成牛羊齊頭并進,布局更加合理、特色優勢明顯、產業競爭力強、種養一體循環發展的現代畜牧全產業鏈良性運行發展新格局。
9月20日,記者在坐落于張家川縣劉堡鎮的甘肅恒澤源牧業有限公司看到,4座標準化雙列式牛舍里一頭頭安格斯、夏洛萊等品種的育肥肉牛毛色光亮、體態碩壯,悠閑地咀嚼著青貯飼草。據介紹,恒澤源牧業現存欄育肥肉牛736頭,公司采取以良種繁育、飼草種植、肉牛育肥、生物顆粒有機肥加工、肉牛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肉牛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聯農帶農輻射6個鄉鎮,聯動村集體64個,帶動農民就近務工增加收入,輻射帶動區域現代有機農業和畜牧業規模化發展。
同樣,位于龍山鎮的甘肅川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走上以肉牛繁育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為改變肉牛品種老舊、提升換代,公司分批次從澳大利亞引進純種黑安格斯牛900多頭,從純種引進到成功繁育,在高端肉牛自繁自育上實現了突破,成為我市唯一一家肉牛良種繁育基地,也填補了張家川縣高端肉牛養殖及純種繁育的空白。公司目前存欄量2878頭,帶動村集體經濟92個,輻射帶動貧困村140個,帶動農戶3773戶,受益農戶5700戶,公司年收入800余萬元。
“我們公司主要以發展肉牛養殖和飼草種植為主,存欄430頭,種植飼料玉米1500多畝,今年預計青貯飼料1萬噸左右,需收購飼料玉米2000畝左右。公司已形成自養自銷的企業運營模式,聯農帶農輻射帶動5個鄉鎮40多個村集體130戶農戶,同時帶動農民就近務工,增加農民收入。”記者在馬關鎮石川村采訪時,甘肅禾牧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鑫說。
為進一步推動養殖業降成本、提質量、增效益,張家川縣積極培育飼草料生產服務型組織,推動飼草商品化,健全飼草料供應體系,在縣域東、中、西建成3處飼草料加工配送中心,引進投資建設現代飼草產業加工交易配送基地,努力打造隴東南地區飼草交易配送中心。
作為全縣主導產業的畜牧業,畜禽繁育、飼草供給、疫病防控等基礎鏈條已經具備,補齊精深加工、品牌創建等關鍵環節才能培育壯大產業“新體系”。當天,記者在天水頂樂伊禾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牛羊肉屠宰車間看到,干凈整潔、標準化的作業流水線上,工人正在作業區域內對檢疫合格的牛進行宰殺、剝皮、分割等精細化操作,經過一定時間的排酸后,工人們再將牛肉精細分割為數十個不同種類,貼上追溯和產品檢疫合格證投放市場,這標志著張家川縣畜產業發展走上了從“生產、養殖、加工、銷售”到全產業鏈條再到產業集群化發展之路。
“近年來,張家川縣圍繞‘4+2’產業體系,大力實施畜牧擴量提質行動,已逐步形成了產業布局合理、特色優勢明顯、產業競爭力強、種養一體循環發展的現代畜牧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張家川畜牧中心副主任黎文斌說。【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劉曉亞?金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