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0-10
- 來源:酒泉日報
近年來,玉門市通過強組織、興產業、惠民生等方式,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業態,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多層次、多渠道增收,奏響了鄉村振興奮進曲。
秋收時節是各類編織袋需求量最大的時候,在玉門市玉門鎮南門村編織袋加工廠,工人們操作機器忙著生產編織袋。“我們的工作就是縫袋子,一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工廠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南門村村民席瑞云說。
南門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實施強村富民工程,2023年全村搶抓全市“百企幫百村”政策機遇,積極探索村辦企業發展道路,建成投產年產量約1000萬條的編織袋加工生產線一條。每年按比例分紅到村集體帶動增收的同時,為周邊農戶提供工作崗位,實現農民增收、集體增效的雙贏目標。
玉門市昌馬鎮昌馬村立足綠色、生態、有機的產品特色,緊盯基地建設、品牌打造、鏈條延伸、業態創新四項重點,推動全鎮藜麥全產業鏈精深加工項目持續做大。
“我們建成藜麥精深加工廠,成功生產上市藜麥代餐粉、藜麥麥片、藜麥鍋巴等產品,進一步提升了‘甘之藜’系列的品牌知名度,由村集體自主經營轉為外包經營,每年收取15萬元的承包費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昌馬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郭立忠說。
2023年,昌馬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4.16萬元,先后被評為“全省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第六批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甘肅省鄉村旅游示范村”。近年來,昌馬鎮建立了以鎮黨委牽頭抓總,包村領導、包村干部擔任村產業指導員機制,帶動村集體和村民持續增收。同時,充分利用“百企興百村”行動,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昌馬鎮副鎮長魯曉龍說:“鎮上健全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摸清家底、建立臺賬,完善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機制,確保收益的50%用于集體產業項目發展壯大,其余部分通過民主決策,用于人居環境改善、社會事業和集體分紅。”
近年來,玉門市堅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總體規劃,全力推進,各鄉鎮通過在各村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參股合作、本金保底、收益分紅”分配機制,輻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村級黨組織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上半年,玉門市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112萬元,村均實現18.9萬元。
王瑞雯?盧建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