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0-18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通訊員?尚步智
文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積極拓展應用“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經驗做法,以產業分布為區域,以村黨支部為主體,以村企聯建的方式,組建產業聯合黨總支,把黨員骨干、致富能人、鄉村人才凝聚在產業鏈上,破解產業振興難題,發展壯大產業規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選準優勢抓組建。“三鏈”建設的核心是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近年來,文縣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選準優勢產業抓組建,以龍頭企業、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等為依托,組建了茶葉產業、中藥材產業、現代農業、文旅產業等9個產業聯合黨總支,產業聯合黨總支輻射54個村黨支部、2個非公企業黨支部、3家龍頭企業和1個產業園區。堅持突出個體強項,增強整體功能的原則,選優配強產業聯合黨總支班子,選派鄉鎮黨委班子成員擔任總支書記,以覆蓋村黨支部書記、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專業技術人員等為總支委員,發揮牽頭抓總、組織協調作用,服務產業發展,有效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比如,中廟鎮立足茶葉產業優勢資源,將后渠村等4個村,依托文縣溢品茗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茶葉產業聯合黨總支;尚德鎮立足果蔬產業優勢資源,將尹家壩村等5個村,依托即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組建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黨總支等。
凝聚共識謀發展。“三鏈”建設的關鍵是把黨員凝聚在發展鏈上。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近年來,文縣在產業聯合黨總支推動下,盤活黨員骨干、黨員致富能人、黨員產業大戶優勢資源,凝聚他們在產業發展中的共識,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給群眾做出樣板,群眾就能相信產業發展會有好前景,并增強內生動力,積極投身產業發展中。同時,積極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鄉土人才、回鄉創業人員吸附到產業鏈條中,發展壯大產業規模。聚集在產業鏈上的黨員有1600多名、優秀人才231名。同時,持續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把黨員培養成引領產業發展的引路人,把新型產業經營主體、返鄉創業人員中的優秀青年力量、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在產業鏈上發展黨員42名。比如,中廟鎮茶葉產業聯合黨總支積極動員優秀鄉土人才入股文縣溢品茗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發展茶葉產業,推選優秀鄉土人才擔任合作社負責人,組織他們精準學習茶葉種植、管理、加工技術,并為合作社擴建茶葉加工廠提供土地、資金支持,促進鄉土人才帶動產業發展。
破解難題促振興。“三鏈”建設的目的是把群眾引領在致富鏈上。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這是發展產業的目標。近年來,文縣以產業聯合黨總支為驅動,采取“黨總支+”模式,破解了村黨組織引領力不強、黨員致富帶富能力弱、產業規模小而散、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市場風險防控能力低和村集體經濟底子薄等一系列問題。根據產業生產經營的特點、規律和農民群眾所需,在產業技能培訓、市場信息、政策法規、品牌培育、管控風險等方面,及時為農戶提供優質服務,開展專業技能培訓16700多人次,黨員群眾發展產業的意愿明顯增強。充分發揮產業聯合黨總支統攬全局、協調各村的作用,將農村分散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發展資金整合起來,以強村帶弱村,實現集約化抱團發展。縣委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將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300萬元,用于支持產業發展和村集體經濟積累,帶動1867戶群眾將資金、土地等入股合作社,輻射帶動305個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累計增加村集體收入871萬元,實現了村集體與群眾收入“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