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0-22
- 來源:平涼日報
據平涼日報報道? 近日,市農科學院高平試驗站在飼用小黑麥茬后復種的青貯玉米和甜高粱喜獲豐收。經測產,青貯玉米的畝鮮草產量可以達5.2噸,甜高粱的畝鮮草產量可以達4.5噸。
市農科院草畜研究所負責人張蘭表示,前茬飼用小黑麥的畝鮮草產量為3噸左右,兩茬的畝鮮草產量總共可以達到8噸左右,與傳統的單種青貯玉米和甜高粱相比,鮮草產量可以增加30%以上,顯著提高了單位面積的飼草生產效率。因此,該技術不僅大幅度提高了單位面積的飼草產量,還有效解決了平涼紅牛產業優質飼草料短缺的難題,為平涼紅牛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該技術的示范推廣與應用,將有助于提高平涼紅牛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隨著平涼紅牛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傳統種植方式下的飼草產量和品質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尤其是在冬春季節,飼草料短缺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制約了紅牛產業高質量發展。飼用小黑麥復種青貯玉米(甜高粱)“一年兩作”飼草高效生產技術是市農科院和甘肅農業大學在示范推廣飼用小黑麥時,探索出的一項飼草高效生產技術,該技術通過科學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實現了飼用小黑麥和青貯玉米(甜高粱)的輪作種植,不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的飼草產量,實現全年飼草高效供應,還能有效避免土地閑置和浪費。同時,飼用小黑麥能夠帶綠越冬,人工草地周年均有植被覆蓋,可防止風沙和沙塵暴風險,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
“該技術的成功研發是我院經過7年多時間科研創新的成果,也是院地合作、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典范?!笔修r科院科研管理科科長宋謙告訴記者,下一步,市農科院將繼續加大與甘肅農業大學、蘭州大學和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的深度合作,緊緊圍繞平涼紅牛產業強鏈延鏈補鏈,持續開展飼用小黑麥、青貯玉米、甜高粱和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新品種的引進篩選評價,飼草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的研發,平涼紅牛飼料配方的優化集成和示范推廣工作,為推動平涼紅牛產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記者高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