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0-23
- 來源:金昌日報
記者?張可樂?周國華
金秋時節,在金昌經開區的大地上卻絲毫不見秋日的蕭索。往來穿梭的工程車輛,生產線上不斷擺動的機械臂……一個個重點項目如雨后春筍,一家家優質企業已落地生根,處處洋溢著干事創業的澎湃熱情。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扎根、生長的沃土,是金昌吸引全國各地優質企業紛紛落戶的底氣,也是金昌經開區得以爭先進位、乘勢而上的強勁動力。作為“打造全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區”的主戰場,金昌經開區聚焦打造全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和構建“2+4”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牢牢把握經開區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定位,從體制機制、產業發展、對外開放等方面探索創新,向改革要動力、以創新激活力,推動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
在經開區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園的甘肅賽英特銳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排排全自動注塑機源源不斷產出一個個灰色針狀、片狀的精密細小元件,一旁的工人們正全神貫注地對產品進行擺放。作為蘇州賽特銳精密機械配件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甘肅賽英特銳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粉末注射成型技術的研發和制造企業,主要生產手機、電腦、耳機等電子產品的精密元件、醫療器械配件和軍工零部件等精密五金零部件,它的粉末冶金注射成型項目是甘肅省引進的第一個粉末冶金注射成型項目。
“我們總投資超過一億元建設了金屬粉末注塑項目,一期項目2023年5月投產,年產值達到5000萬左右,二期項目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預計今年10月投產,投產以后年產值可達2億左右,帶動當地就業300余人。”甘肅賽英特銳新材料有限公司安環部負責人宋復焱說。
短短一年內,該公司實現了一期項目投產、二期項目快速推進,這正是得益于金昌的“信用承諾制+標準地+幫辦代辦”改革。實施“標準地”改革后,企業拿到的“標準地”就是各項指標明確、各種條件具備的“明白地”,現成的標準化廠房讓企業省去了前端申請土地、建設廠房等一系列手續和成本,在落地建設的過程中,企業還得到了全天候、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政務服務。
為進一步提升園區聚集承載項目的能力,讓更多企業快速落地投產,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園馬力全開,加速推進了標準化廠房三期項目建設。項目建設單位甘肅金開昌源多種經營有限公司經理劉海瑜介紹說:“三期項目較前兩期,主要新增了綜合服務設施,可以為整個園區企業提供綜合服務、辦公洽談及科技孵化等功能,建成后能容納周邊企業職工達千余人,有效提升經開區聚集承載項目和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改善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
劉海瑜還告訴記者:“金昌經開區打造了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園,一共建設了23棟標準化廠房,企業通過租賃廠房實現拎包入住,減輕企業的投資壓力和時間成本,助推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目前,園區已引進10家企業。為進一步改善園區的綜合配套設施,切實解決園區企業生產和生活需要,即將投用三期綜合體項目,該項目布局了商務公寓、企業辦公、綜合商超、特色美食、體育館及會展中心等多種業態,屆時將有效提升開發區聚集承載項目和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
金昌經開區把營商環境作為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補短板、強弱項,著力打造全市營商環境標桿區。圍繞企業發展需求,實施以標準化廠房、工業配水、園區道路等為代表的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啟動金水新區建設,推動要素配套提檔升級。在全省率先開展“標準地”試點改革,創新推廣印章刻制、地形圖測繪、供排水報裝接入等10項“零成本”惠企措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著力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營商環境。借鑒學習發達園區經驗,建成應急監管平臺,推廣“安全管家”“環保管家”“異味溯源”等服務監管新模式,著力提高園區本質化安全水平。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金昌市產業轉型的主陣地,規劃總面積72平方公里,形成了兩軸八板塊的空間發展格局,重點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等產業,在2023年國家商務部考核當中排名第65位,擁有四上企業145家,規上工業企業82家,高新技術企業46家。”在金昌市產業發展展覽中心,講解員劉亞榕向記者介紹道。2023年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3億元,增長16.5%,規上工業增加值329億元,增長18.2%,規上工業總產值1621億元,增長21.9%。在國家商務部年度綜合發展水平考核中,從2019年的第210位進位到2023年的第65位、西部第11位,實現了驚人一躍、華麗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