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1-25
- 來源:甘肅日報
初冬時節,走進天水市清水縣黃門工業園區,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開發建設景象。
兩座大山中間500多畝的平地上,一座玻璃幕墻外觀的現代化辦公大樓正緊鑼密鼓地裝修,旁邊幾座高大的工業廠房已拔地而起。
2號深加工車間,今年初已投產,生產的碳化硅產品,目前產值突破億元大關;
2號冶煉車間,準備12月中旬點火投產;
1號冶煉車間,計劃明年春節前投產;
在建兩條生產線的基礎上,明年再上兩條,力爭全面投產;
……
這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項目,名為復合陶瓷耐材一體化綜合循環利用項目,由山東華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
這一項目總投資24.7億元,是清水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省列重大建設項目。
清水,這個4年前才整體脫貧的傳統農業縣,為何能引來這么大的工業項目,如此活力迸發?
在轉動的塔吊下,在轟鳴的機器聲中,記者蹲點采訪,探尋這一項目帶給我們的啟示。
啟示一:項目何以引來
——以戰略思維招商引資,積極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用心用情,“跳起摘桃”,傳統農業縣照樣可以借梯登高
“這一新材料工業項目的投資,要比我們曾經投資最多的工業項目高十倍多!”本職工作就是招商,一路見證了項目從落地到投產,但清水縣招商引資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燕直到現在,還覺得有些出乎意料。
她連用了好幾個“挑戰”,給記者力證當初她的判斷:“縣里本身沒有太多資源,項目會選中我們嗎?得用那么多的地,拆遷咋辦?我們是個傳統農業縣,從來沒接觸過這么大的工業項目,項目怎么立項,手續如何跑?……”
不僅僅是張燕,記者在清水縣采訪的三天里,接觸的很多干部群眾都覺得,正在實施的這一工業項目,放在兩三年前簡直難以想象。
清水,軒轅故里,古稱上邽,因“清泉四注”而得縣名。
雖然人文底蘊深厚,但即使在當地人看來,清水發展條件并不優越。論人口和面積,在全省和天水市,清水都算不上大縣。
它只是一個普通的傳統農業縣,既沒有雄厚的礦產底子,也沒有太多的工業基礎。即便做大農業,底氣也不足,境內山地占到總土地面積的九成。
交通也不便利。去年底,縣里才通高速公路。7年前,才結束了不通火車的歷史。到現在,也沒高鐵。
“可以說,是新時代給了清水機遇,清水也牢牢抓住了。”回想這一項目的落地,清水縣委書記李菊霞感慨萬分。
2020年,與全省乃至全國很多貧困縣一道,清水宣告脫貧摘帽。
戴了多少年的貧困帽子終于摘了,但對清水縣領導來說,擺在眼前的一組數據如芒在背——
是年,清水三次產業結構為35.7∶5.3∶59,依然是兩頭高、中間低。
“無工不富,無工不強”,是眾多地區發展的制勝法寶。一直以來,清水不是沒努力。
可多少年,說起工業化,清水只能談酒業。“天河春”“充國酒”,清水打造了聞名隴上的酒業品牌。為了從工業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十多年前,當地還實施了總投資2億元的天河生態酒業城技改擴建項目。
毋庸諱言,這依然是在傳統的農業延伸鏈上做文章。對清水來說,工業照舊是最令人傷心的短板。
清水有水名曰牛頭河,有山名叫牛頭山,清水工業化發展的“牛鼻子”究竟在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思想之光照亮航程。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是事關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對于清水來說,要把奮斗目標變為生動現實,招商引資就是重要抓手。
然而,“招”什么,從哪“引”?
局部問題,往往要從全局中尋找答案。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天水市和清水縣認識到,在宏闊的歷史視野里,順應產業發展大勢,積極主動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以招商引資為牽引,推動新型工業化破局。
2022年春天,天水市決策層借助深化東西部協作機遇,積極與山東客商接洽,叩門拜訪,誠意招商,山東華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決定前來考察。
剛開始,清水只是山東華貿考察的最后一站,并不是他們合作的首選。
借東風、謀大勢,清水把項目落地建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促進社會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全方位主動出擊。
把準功能定位、放大特色優勢,為迎接企業團隊第一次實地考察,清水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和調研工作。
比資源、話環境、談思路……在接待前來考察的企業團隊時,清水縣領導誠意滿滿,端上了精心“烹調”的舉措。
“對于清水縣領導的態度、決心和做事的細節,我們非常感動。當年6月1日,僅僅接觸了一周時間,我們就與清水簽約了。”山東華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徐瑞告訴記者,本來他們準備在其他地方建廠,但被清水誠懇的態度打動,決定到清水扎根。
啟示二:項目何以留住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投資興業的“廣袤沃土”,越是傳統農業縣,越要在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要素保障等上面下功夫,為企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
清水縣清醒地認識到,引進來,是為了留得住。要想讓這一工業項目在清水“立得住”“長得壯”,就得把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工程”來抓。
“絕不能讓營商環境成為制約招商引資的‘內傷’。”李菊霞觀點鮮明,“現在招商引資競爭強、難度大,大家都得恪守政策紅線、底線,我們只能盡最大努力拼環境、拼服務。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
“怎么辦?這和當初縣里給山東華貿承諾的不一致了!”清水縣有些領導有點撓頭。
不可否認,山東華貿之所以選擇清水,其中一大原因是,經前期初步勘查,縣里有較為豐富的石英石資源,這正是復合陶瓷項目所需的原料。
沒想到,經過詳勘,當地石英石資源僅能供企業用一兩年,遠遠“吃不飽”。
“好的營商環境,首先就得政府要講誠信、重踐諾、守信用。”清水縣決定,不遮不掩,趁現在只是簽約,給企業第一時間解釋自身資源實際情況,讓企業定奪。
令他們頗為意外,得知此事,山東華貿態度愈加堅決,相鄰縣區不是有豐厚的資源嗎?項目既然簽了約,就絕不搬走!
將心比心。這愈發讓清水縣樹立了堅定的服務理念——只要企業定了干,一切手續政府辦。
如何推動這一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清水縣成立了由縣長為組長的工作專班,建立了縣委常委會一月一研究,縣政府常務會半月一推進、專班周調度、日統計的工作機制,確保精準調度、高效推進。
特別是去年以來,我省全力推動招商引資大突破,先后部署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和“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大力營造重商興商、親商愛商、護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以此為抓手,清水全面發力,滿懷激情深入推動營商環境“大優化”。
項目入駐后,土地審批、用能指標、項目環評……相當一部分手續都得跑到省城、市里去辦。清水縣委書記、縣長等縣領導帶頭,和山東華貿負責人一道,一遍遍地不厭其煩跑蘭州、到天水,和省市上級部門溝通協調,不讓企業過多操心。
以上率下、上下聯動。縣里相關部門的服務,也從一開始就滲透到了山東華貿扎根清水的每一個環節。
“企業在清水的名稱,都是我們幫著起的。”清水縣市場監管局局長金海杰從企業登記注冊一啟動,就全力跟進服務了。
在很多人看來,企業起名,肯定很簡單。但其實,要想注冊成功,得過很多關。
想好的名字,一查,和其他企業重合了,不行;企業中意的名字,不符合經營范圍,不行;幫企業選好了,結果甘肅政務服務網上又審批不過去,又得和企業法人再次溝通……折騰了好幾回,企業的名字總算“呱呱墜地”。
“企業名字起得快,營業執照辦得就快,企業注冊得也就快,落戶清水就會更快。”這一連鎖反應,正是金海杰所看重的,也是他督促下面辦事人員加快節奏的動力。
就連企業必用的一套三枚章子——企業公章、法人章、財務專用章,也是清水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幫著刻的。
別看章子小,刻起來也麻煩。
“既要到公安備案,又要跑刻章的地方。不要說手續繁雜了,他們是山東人,人生地不熟,連地方都不方便找。”樂當“店小二”的金海杰安排同事,主動幫企業辦了。
創造宜商利商的發展環境,還得優化提升要素保障的能力,在破解難點堵點上再加力。
為了加快項目投產進度,縣里列了40項細化任務的責任清單,對相關要素保障部門,既有時限要求,也有工作要求。
剛加入為此建立的工作微信群,張燕心里直嘀咕:“這么好的川地,能拆遷下來嗎?”
她對企業要用的黃門鎮臺子村的地,太熟悉了。15年前,張燕剛工作時,恰好在這里當駐村干部。清水大多是山地,川地很少。除了縣城所在的地方,就數這塊川地平了,還沿河。
地理條件優越,交通區位也好。這塊在鎮政府斜對面的地,離高速路口很近。拆遷難度可想而知。
“兩個多月,不要說拆遷,征地都完成了。”張燕現在提及,都有點激動。她忘不了,那段時間,她經常在微信群里看到,深夜十一二點,縣領導還深入農戶,給村民做思想工作。
地征來了,問題又來了,新建的廠區大門口正對著河,可沒橋。
“金橋銀路”,比起修路,修橋花費更多。只有短短60多米長的橋,得花800萬元。
縣里二話沒說,在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不到三個月時間,就建成了一座堅固的鐵橋。
企業用電,需要政府配套建設110千伏專用綠電通道。
縣里緊急籌資1700多萬元,一邊和省電力公司協調,一邊征地拆遷挪電桿,兩個月時間就全線建成。
對清水來說,山東華貿的事,一點都不能耽擱。“保姆”式的服務,讓企業在“少跑腿”中,感到切切實實的溫暖,也使企業干勁十足。
徐瑞告訴記者,山東華貿在江蘇、山東等地現有四個項目,論營商環境,他首先得給清水點個大大的贊。
政府、企業雙向奔赴。一個清水人驕傲的速度誕生了——項目2022年6月簽約,當年11月就開工建設,僅用了5個月時間。
項目開工了,優化服務、要素保障不能就此停步。
清水火車站以前只有客運。
可山東華貿所用的石油焦原料,得進口。縣里與企業和蘭州鐵路局溝通了七八次,今年11月4日,清水火車站貨運站首次投運。
當天,這一復合陶瓷耐材項目所需的3600噸石油焦原料,從山東日照港運抵清水。看著堆積如山的原料,企業負責人的干勁更足了。
為了保障貨運站順暢運行,11月中旬,縣領導與企業又到蘭州鐵路局協調相關事項。
啟示三:項目何以推進
——必須常態化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在項目建設一線淬煉干部作風,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痛點、堵點,努力為客商提供便捷、高效的貼心服務
“電路短路都找我!”放下電話,清水縣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王國全頗為不悅。
50多歲的他覺得,干了大半輩子,好歹在縣里也是個正科級干部。可自打和山東華貿打交道,這家企業啥雞毛蒜皮的事都要他協調。找砂石料、修路挖坑……這不,中午還在休息,事又來了。
想是這么想,也得解決啊!出于責任心,王國全連忙給縣供電公司負責人打電話,請他們派人趕赴黃門工業園區。當天下午一上班,問題就解決了。
現在回想起剛和山東華貿打交道時的心境,王國全對記者很是坦然。
在他看來,雖然他和項目建設、工業企業打了一輩子交道,但畢竟,清水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么大的工業項目。對包括他在內的很多清水干部來說,在與山東華貿的接觸中,他們也在成長。
復合陶瓷項目的落地,在清水縣領導看來,正是對干部隊伍能力作風的一次全面檢驗和提升。
去年以來,我省認真開展“三抓三促”行動,引導督促各級黨員干部全力以赴干事業、一往無前促跨越,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
清水縣全力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在復合陶瓷項目建設中,引導黨員干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努力提升執行力,促進項目大落實,推動干部隊伍能力作風建設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不會干不行——
“以前,縣里沒有多少工業項目,我們的干部也沒接觸過太多相關行業的人和事。現在,這么大的工業項目來了,征地拆遷要參與,企業落戶咋服務,園區項目如何建,產業政策有哪些?……”王國全要求工業園區干部在學中干、干中學,加快彌補知識空白和素質短板,真正成為綜合型人才,早日成為謀發展、抓發展、促發展的行家里手。
不實干不行——
走進項目一線,帶動作風轉變。在復合陶瓷項目建設中,清水縣認真傾聽企業訴求,真誠回應企業關注,圍繞企業所需所盼,一個一個節點推進,切實解決企業困擾。
為了趕工期,今年春節前,企業想趁農民工返鄉時招200多名焊工,將冶煉車間300多個擋火墻的支架全部焊完。這樣,春天車間正式動工建設時,焊接就基本干完了。要不,這些活,三五個人得焊一年時間。
不要說大過年了,就算平時,一個小縣,一時半會,從哪找這么多的焊工?
清水縣常務副縣長馬杰主動走進直播間,人生第一回“縣長直播帶崗”。面向廣大網友,他化身“崗位推銷員”,“屏對屏”介紹企業的需求、勞動者的薪酬待遇。
線上,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橋梁”,清水縣的,甚至麥積區的、張家川縣的一些焊工很快集結;線下,各部門各鄉鎮積極行動起來,動員親戚朋友,將十里八鄉會焊接的人都找來,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最后,用了兩個月時間,300多個支架全焊完了。
不主動干也不行——
清水縣引導黨員干部明白,好企業是清水高質量發展的“本錢”。主動上門對接,為他們辦實事、解難題,就是真正的擔當作為,就能為發展增添更多活力。
“和企業打交道多了,深感企業尤其注重效率。”在一次次地幫企業解決一件件“小事兒”的過程中,王國全的思維悄然轉變了,“我們眼中的小事兒,在企業那兒就是大事,光靠他們還真一時半會解決不了。原以為企業可以自己克服的小困難,對他們來說很可能就是無法逾越的大山。”
慢慢地,王國全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從以前的“煩透了”,開始主動替企業著想。
去年國慶假期前后,清水連續下了9天雨。
企業馬上挖好的冶煉車間基坑,長400米、寬60米、深4.5米,眼看就要被連綿的雨水填滿了。這么大的坑,周邊又沒有水渠,要是雨水真填滿了,就會引起四周的塌陷。
企業急,王國全心里也急。9天時間,包括他在內的相關部門負責人都沒休息。大家集思廣益,第5天,縣水務局技術人員終于想出個“土辦法”,借地勢走向,在基坑四周挖了壕溝,然后將塑料布鋪在里面,一條簡易的排水溝就形成了。別看簡單,倒起了大作用,終于將基坑的雨水引出去了。
難題迎刃而解。可王國全覺得,這也提了個醒,廠區的道路還沒硬化,要是再下大雨,不是又耽誤工期?
硬化道路、修筑排水渠,很快提上議事日程。冬季施不了工,他就督促企業優化道路設計、備料。今年一開春,用了兩個月時間,這些工程就完工了。
項目推進效率提高了,干部自身能力也提升了。
去年,王國全帶領的工業集中區管委會,獲得了清水縣2023年度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管理單位工作考核優秀獎。
“全縣那么多單位,優秀只有六個,我們考核是第二名。到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工作快十年了,這回破天荒拿了優秀!”王國全給記者指著掛在單位樓道顯眼位置的獎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干部能力作風之變,最終指向的是發展之變。
把干部在這一項目建設中展現的作風、激發的干勁不斷投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復合陶瓷項目的溢出效應在清水不斷延伸——
馬杰遞給我們一份材料,是前一陣子浙江客商前來考察玄武巖纖維復合材料項目時,縣里準備的。
這份材料,再不像以前招商引資的資料那樣簡簡單單了,有21頁厚。既有礦產資源情況,又有企業落戶當地的八大優勢,還從企業的角度條分縷析,上游下游的市場在哪,投資清水的可行性在哪,項目落地后如何推進?……
在他看來,這就是個佐證,清水許多干部現在開始從“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考慮問題再不就事論事了,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更濃更強了。
有了這樣濃厚的服務意識,今年,清水縣在與黑龍江、安徽、四川等省的六七個縣區同臺競爭中,最終獲得了上市公司眾興菌業的青睞。
10月,眾興菌業發布公告,與清水縣政府簽訂投資協議,實施總投資2.5億元的冬蟲夏草工廠化仿生培育項目。
在復合陶瓷項目建設中,清水與企業越來越像“一家人”。清水發揮山東華貿熟悉市場、資源豐富、渠道多元的優勢,大力招引與新材料相關聯的下游企業,在新材料領域開辟“新賽道”。
今年國慶假期,從10月4日開始,馬杰就再沒休息,但他特別高興。在山東華貿的邀請下,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大中華區負責人專程來到清水考察項目。
目前,清水縣已與河北唐山、山東青島等4家關聯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清水的目標是,力爭將復合陶瓷耐材項目打造成為西部最大的相關新材料產業基地,形成新的增長極。
前進道路不可能一馬平川。對于傳統的農業縣來說,招商上馬一個工業項目,往往需要巨大的努力。
在清水,我們品嘗到了一道特色美食,那就是當地人戲稱為全國獨一無二的“真空”扁食。
何謂“真空”?與其他地方的扁食、餛飩口味大不相同,原因就在餡上,因為根本沒有餡。
啥餡都沒包,就“包空氣”,卻能經久流傳、老少咸宜,秘訣就在澆于其中的熬制十多個小時的湯料。雖然碗里的面皮只是扁食的樣子而已,但澆上這道費盡火候的湯料,味道格外鮮美。
忽然間,記者不禁覺得,面前這碗扁食的烹飪技藝,豈不像極了復合陶瓷項目在清水的落地投產過程?
資源并不優越的清水,為了項目建設,正用心用力用情打造更優營商環境,轉變干部作風。澆上了這樣的“靈魂汁子”,清水,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