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2-23
- 來源:定西日報
新定西·定西日報通訊員?李娟?李和
今年以來,通渭縣緊扣“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做大牛羊、穩定豬禽、做強龍頭、做精加工”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牧草、肉牛、肉羊、生豬循環發展的草畜產業園,加快構建以千家萬戶養殖為基礎、設施規模養殖為重點、種養加銷一體化的草畜循環發展格局。
養殖企業打頭陣帶動產業融合發展
走進通渭縣雞川鎮泉生錦農牧專業合作社,陽光灑在牛棚里,牛兒們悠閑地吃著青貯草。合作社負責人張全勝指著牛群說,這個圈舍是專門為那些想養牛卻沒技術和圈舍的農戶準備的,寄養費折成工價,能帶動農戶來合作社務工增收。
張全勝算了筆賬:“每年3000元養牛成本,婦女務工每次100元,30次工可抵清;男性每次120元,25次工就行。牛養一兩年后,農戶可自主售賣,收益全歸己有。”
在通渭縣范圍內,泉生錦農牧專業合作社堪稱養殖業發展的佼佼者之一。在其引領示范下,雞川鎮的養殖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全鎮已有400余戶農戶投身建設養牛事業,7家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時一大批養殖能手嶄露頭角,為當地養殖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近年來,通渭縣將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視為優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核心,重點扶持了一批如泉生錦一樣現代化程度高、發展潛力大的養殖企業。這些企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傳統小散養殖迅速向規模化、集約化轉型升級,有力推動了草畜產業融合發展。
獎補政策注活力調動養殖積極性
在雞川鎮川道村姚讓萬的牛棚中,4頭西門塔爾毛色紅潤、體型勻稱,其中3頭是今年8月引進的能繁母牛。
姚讓萬欣喜地說:“我是三類戶,一頭牛補貼5000元,三頭補貼1.5萬元,自己只需掏3500元就能引進這么好的母牛,這更堅定了我養牛的信心。”
通渭縣積極落實良種引進獎補與免費供種政策,大力扶持養殖主體引進牛羊良種,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2024年引進能繁母牛2028頭,補貼904萬元,還成功創建4個市級牛羊養殖示范村,通渭縣現代農業(肉牛)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什川鎮吳灣村就是4個市級牛羊養殖示范村中的一個。目前全村有養殖戶168戶,牛存欄726頭,戶均3.7頭;羊存欄1280只,戶均6.6只,已形成“戶戶種、家家養、肥還田、牛變錢”的糧草循環路子,養殖業成為吳灣村群眾增收最重要的渠道。
村民黃占勝家養了60頭牛、50只羊,還種了50畝玉米地,一年能賣100多只羊,一只賣500元;育肥牛一年能賣近30頭,一頭1萬元左右。草畜聯動,種養循環,村民也過上了“牛”日子。
優質飼草筑根基保障產業穩發展
飼草作為草畜產業穩定發展的基石,不管是散戶還是種植大戶,都十分看重飼草的數量和質量。每至深秋時節,通渭的田間地頭便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飼草玉米的收割、運輸、青貯等工作環環相扣,緊張有序地開展。
隴川鎮徐灣村農戶牛吉祥深有感觸地說:“前些年,玉米秸稈都是在地里直接焚燒,既破壞生態環境,又污染空氣質量。如今,一畝地的玉米秸稈賣給合作社能換來幾百塊錢,這些錢足以購買地膜和肥料,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在飼草方面,通渭縣始終堅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基本原則,高瞻遠矚、科學規劃,持續完善飼草配套措施。目前,全縣優質飼草種植面積穩定保持在100萬畝以上,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22萬畝,擁有5家年加工能力在2000噸以上的大型飼草加工企業,優質牧草年產量突破325萬噸,為草畜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與產業發展舉措的強力推動下,通渭縣草畜產業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全縣畜禽飼養量達239萬頭(只),牛羊豬雞飼養量分別達32萬頭、52萬只、35萬頭、120萬只,畜禽出欄量114.6萬頭(只),牛出欄9.1萬頭、羊出欄25.6萬只、豬出欄19.9萬頭、雞出欄60萬只。肉蛋奶總產量4.8萬噸以上,草畜產業總產值達38億元,全縣農民人均牧業可支配收入4400元。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通渭縣草畜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也為通渭縣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