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1-06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東
近日,走進武山縣山丹鎮渭河村食用菌種植基地,整齊劃一的大棚格外亮眼。棚內,一根根菌棒上,一簇簇滑子菇爭搶著探出頭來,撐開色澤金黃的“小傘”。村民們穿梭在菌棒之間,熟練地采摘、裝桶、搬運,田間地頭一片繁忙。
“2024年村集體建設了12座溫室大棚,通過種植滑子菇、黑木耳等,集體經濟收入達60萬元。”渭河村黨支部書記強飛鵬介紹道,此外,還為周邊30余名群眾提供工作崗位,2024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
渭河村是武山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山縣圍繞全縣蔬菜產業布局,先后建立6個蔬菜集中連片種植基地,帶動村集體種植蒜苗、韭菜、萵筍、架豆等蔬菜1.2萬畝,發展以育苗、儲存、冷藏、加工、銷售為主的經營實體22個。依托蔬菜全產業鏈條優勢,組織80多個村集體與隴漿源、青露果蔬等7家重點蔬菜企業和11家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簽訂購銷協議500余萬元。
在武山縣洛門鎮大南河流域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一壟壟蒜苗翠綠挺拔,長勢喜人。滿載蒜苗的車輛進進出出,收購商忙著稱重、裝車,準備將新鮮蒜苗運往全國各地。
洛門鎮郭家莊村村民汪杜記2024年種了9畝蒜苗,正在地里收割。“村里集中發布收購信息,聯系好客商后我們直接把蒜苗拉到交易市場進行交易。2024年畝產7000斤左右,目前收購價每斤2元,收入能達到10萬元以上。”汪杜記說。
“基地按照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推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為種植戶提供分揀、打包、銷售等綜合服務,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郭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小東介紹道。
武山縣四門鎮的香醋是當地特色產品,但由于銷售渠道單一、產品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市場占有率始終不高。近年來,四門鎮建起食醋產業示范園、成立食醋協會、拓展食醋市場,讓四門香醋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頂梁柱”。
四門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周建鵬介紹說:“針對食醋產業小農化、作坊化、非市場化等問題,我們整合項目資金306萬元,建成集生產釀造、加工滅菌、包裝銷售于一體,占地507平方米的現代化食醋生產工廠,預計年產食醋300噸,產值300萬元以上。”
近年來,武山縣深入挖掘一批承載鄉土記憶的“鄉字號、土字號”產品,評選“武山十品”“武山十味”“武山十鮮”等50個特色地域品牌,把鄉土資源轉化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優勢。整合各類資金2600余萬元,扶持發展四門香醋、山丹玉器、溫泉貢米、周莊西瓜、榆盤粉條等地域特點突出的本土產品,推動形成“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地域特色產業發展格局。此外,強化集體經濟特色品牌建設,申報“甘味”農產品企業商標品牌2個,新認證綠色食品4個,全縣“三品一標”產品達39個,一批集體經濟農特產品品牌廣受消費者青睞,品牌效應持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