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10
- 來源:甘肅日報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內人來人往。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崔翔龍
貴州貴定縣寶山街道山桐子種植基地里村民在采收山桐子。肖偉 攝
云南白藥集團工作人員管護藥材。云南白藥集團供圖
董建新
黃春球
張順勇
編者按 我國西部地區地理環境復雜,氣候類型多樣,為中藥材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生態環境。多年來,西部省份依托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在中藥材種植及加工、研發制造、醫藥服務業等全產業鏈上布局謀篇,圍繞政策標準制定、加大科技創新、品牌打造、人才培養、經營主體培育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中醫藥產業健康穩步發展。
新征程上,打造立足西部、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新高地,西部地區大有可為。今日,甘肅日報聯動云南日報、貴州日報,邀請全國人大代表講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談中醫藥產業如何成為富民產業,敬請關注。
甘肅
全國人大代表、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黨總支書記董建新——
創特色 強產業 建高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石丹丹
“大家在種植、銷售等方面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今年,咱們還要繼續種好黨參、當歸等中藥材,把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p>
……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黨總支書記董建新,圍繞群眾關心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持續增收等問題走訪調研,忙個不停。
甘肅省定西市是全國道地、優勢地產中藥材主產區之一。2024年,全市種植中藥材233.9萬畝,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超過130萬噸。董建新在走訪調研中發現,近年來,中藥材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甚至曾出現收入與投入倒掛現象,影響藥農穩定增收,不利于中藥生產企業健康發展。
對此,董建新建議將中藥材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物資名單,建立中藥材儲備制度,設立儲備中藥材目錄和專項風險基金,形成“政府—企業”聯動的中藥材儲備模式,通過中藥材戰略儲備進行“豐儲欠補”,平衡市場供需矛盾。
甘肅現有中藥材資源3626種,人工種植(養殖)中藥材220余種,規?;N植(養殖)中藥材110余種,道地中藥材30余種,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或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中藥材品種23個。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資源,讓甘肅建設中醫藥強省底氣十足。近年來,甘肅立足中醫藥資源稟賦優勢,堅持“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思路,傾力打造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示范省和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三大“國字號”平臺,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從“優勢”到“成果”并非一蹴而就,甘肅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中醫藥強省建設目標,探索出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甘肅模式”,切實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在全國率先修訂頒布《甘肅省中醫藥條例》,先后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甘肅省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以一系列高含金量的利好政策,為健全中醫藥政策體系、搶抓發展機遇提供有力支撐。
率先開展大宗地產中藥材產地加工(趁鮮切制),發布24個中藥材產地加工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注冊啟用“隴藥產地片”商標,遴選55家龍頭企業,建成標準化產地加工車間84個;目前,全省規模以上中醫藥生產企業達120戶。
充分發揮“天然藥倉”優勢,大力建設集供需信息、標準倉儲、智能云倉、運輸調度、電子商務等設施于一體的中藥材智能化倉儲配送中心,支持推進中藥材倉儲物流標準化智能化發展,著力打造西北國家中藥材戰略儲備基地,構建立足西北、輻射全國的中藥材倉儲市場流通體系。
自2018年起,甘肅已成功舉辦五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全面展示全省厚重的中醫藥文化積淀、富集的中藥材資源、廣闊的中醫藥發展前景,累計簽訂中醫藥產業鏈發展相關框架協議、投資合同、采購供貨協議額超過750億元,持續提升甘肅中醫藥產業知名度、影響力。
同時,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甘肅在12個國家建立16家岐黃中醫中心(學院),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完成240多種中成藥、中藥飲片等產品海外注冊,黃芪、當歸、枸杞、黨參等中藥材出口到15個國家和地區。
甘肅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統籌開展中醫藥產業鏈招商,赴全國多地舉辦甘肅中醫藥產業推介會,并邀請修正藥業集團、中國醫科院藥植所等來甘考察,組織企業參加服貿會、鏈博會、橫琴藥博會等展會,多渠道宣傳對接招商引資項目。2024年,全省中醫藥產業鏈實施新建續建招商引資項目257個,到位資金同比增長94.94%。
經過不懈努力,甘肅中醫藥產業推進機制不斷健全、產業規模穩步增長、重點工作有序推進、科技創新強勁發力、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凸顯、招商引資工作有序開展,推動了中醫藥強省建設的穩步實施。截至2024年底,全省中醫藥全產業鏈規模達972億元,同比增長20.3%。
云南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黃春球——
期待“云藥”品牌享譽世界
云南日報記者 岳曉瓊
云嶺大地,萬物競秀。行走其間,全國人大代表、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黃春球看到的是7800余種藥用植物資源各得其和以生,是三七、燈盞花、滇重樓、云木香、云茯苓等156種道地藥材各得其養以成。
云南省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出橫跨中藥飲片、中成藥、提取物、保健食品、功能化妝品、日化產品等眾多領域的產品,誕生了云南白藥、昆明制藥、云植藥業等一批醫藥行業龍頭企業,托舉起超1600億元的綜合經濟總量。
耕耘中藥研發領域20余年,黃春球始終秉持著一個理念:中藥材作為服務人民健康的特殊產品,藥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關乎根本。
云南省提出,到2027年,中藥材全產業鏈產值達2000億元以上,基本構建以云南白藥集團為鏈主的產業集群,基本形成要素齊全、全國領先的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種類最多、品質最優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和中藥材產業國際化發展示范區。
黃春球建議,優化從原料采集、加工、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可發展相關支持產業,如與中藥材主流藥品和大健康產品相配套的原輔料、包裝、物流、電子商務等,打造現代特色民族醫藥旅游產品,形成中藥材產業集群效應;在中藥材的良種繁育、種植、加工等環節,注重種植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嚴格依照法定標準進行全過程質量監控。
黃春球建議以科技創新進行賦能、以人才培引作為支撐、以品牌打造拓展市場。
科技賦能上,著力提升中藥材科研創新平臺對新產品開發、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及技術成果轉化能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推動中藥材產業鏈技術創新、新藥研發、藥物改良與藥食同源功能食品、保健品、藥膳、日化、康養等產品開發協同并進。
人才培引上,加強中藥材產業鏈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提升中藥材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管理水平、品牌打造和營銷能力;重點加強對基層中藥材種植人員的培訓和指導,著力提升中藥材種植、加工全產業鏈的相關人員專業理論和實踐水平。
品牌打造上,進一步挖掘云藥的特色亮點,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在線下傳統營銷的基礎上,中藥營銷方式應逐漸向網絡化方向發展,提高中藥材產品銷售的效率和精準度。
“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云南的中藥材產業更應有全球視野?!秉S春球提到,加強與國際醫藥企業、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國際中藥材和醫藥標準與規則的制定,提升云南中藥材產業的國際話語權。同時,注重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化教育和傳播,增強世界人民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讓更多的中醫藥及健康產品邁入國際市場,走向全世界,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貴州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張氏興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順勇——
尋覓大山深處的增收密碼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杰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要依托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戶創業就業增收?!?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張氏興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順勇如是說。
創新摸索“蜜蜂養殖+中藥材種植”的山地農業模式,張順勇帶領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的鄉親們在巖壁下釀就“甜蜜產業”、讓石旮旯長出“金疙瘩”,將無區位優勢、無資源、無產業的“三無村”,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村”。
為了拓寬村子產品的銷路,2024年,張順勇多次前往廣西、廣東、安徽、云南、四川等地調研,詳細了解貴州中藥材在全國中藥材市場的銷售情況。從獨自打拼的異鄉工人,到創業增收的種植養殖行家,張順勇一路拼搏,帶領家鄉群眾發展興農富農產業,把日子過得像蜂蜜一樣“甜”。
通過林下中藥材種植、土蜂養殖、土雞養殖、果林種植等創造產值,張順勇不斷以種養結合、立體發展的方式,讓青山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目前公司種植中藥材780畝、養殖蜜蜂2000多箱。建成了蜂蜜無塵化自動灌裝車間、中藥材初加工廠房,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及市場抗風險能力。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張順勇十分關注農業、農村產業以及中醫藥產業發展等相關議題,積極探索發展中藥材種植、蜜蜂養殖等產業的新路子。去年,張順勇提出《關于支持貴州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業的建議》,希望中藥材加工業從“重規模求速度”向“重質量求效益”轉變。
張順勇發現,貴州作為全國四大藥材主產區之一,中藥材質量高的優勢十分明顯,但缺少大型、集中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目前,貴州的中藥材交易市場較為零散、規模小,很難滿足大型采購商的需求。”張順勇建議,不僅要在藥材種植、精深加工、現代科技制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還要在建設完善大型、集中式中藥材交易市場方面作出合理規劃,全面提升貴州中藥材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
張順勇還建議,加強貴州中藥材產業產品品牌建設培育,提升中藥材產業的文化內涵和溢出價值,以品牌端的發力帶動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張順勇說,下一步,將繼續探索產業發展模式,采取直播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產業發展中來,讓群眾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