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28
- 來源:平涼日報
記者 劉薇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崆峒區立足資源稟賦,把平涼紅牛產業作為鄉村振興“金鑰匙”,構建“良種繁育+生態養殖+精深加工+品牌營銷”全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以牛興業、以牛富民”的振興之路。
近日,記者走進白廟鄉柴寺村紅牛養殖小區,一座座寬敞整齊的標準化牛棚排列整齊、錯落有致,伴隨著此起彼伏的牛叫聲,一頭頭平涼紅牛膘肥體壯、皮毛油亮,養殖戶趙彥海正穿梭在棚內忙著喂草換水。
自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以來,養殖大戶不斷擴大養殖規模,經濟效益穩中向好。“我在養殖小區養了180多頭牛,現在養殖紅牛的政策好,咱們平涼紅牛的肉質也好,符合市場需求,準備今年再拓展養殖規模,增加我的經濟收入。”崆峒區白廟鄉養殖戶趙彥海說。
在大寨鄉,平涼紅牛產業也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現代化的肉牛養殖場和標準化的養殖小區隨處可見,養殖棚、飼草棚、干草棚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為平涼紅牛提供了優越的生長環境。
平涼紅牛產業作為大寨鄉的主導產業之一,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模式,現已建成年產10萬噸有機肥生產線、千頭肉牛養殖場、廢棄窯洞生態養殖暨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去年還新建了500頭紅牛養殖小區,牛存欄達2000頭以上,紅牛存欄量達700頭以上,全鄉飼草種植—肉牛養殖—活畜交易—有機肥生產循環式產業鏈條全面形成。
“今年大寨鄉將以崆峒區平涼紅牛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成功為契機,持續發酵平涼紅牛擴繁增量十條獎補措施影響力,全力做強產業鏈、打造循環鏈、融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接續建成廢棄窯洞生態養殖基地三期、平涼紅牛營養中心,不斷拓展延伸產業鏈條覆蓋面,努力為全市全區平涼紅牛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崆峒區大寨鄉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李偉介紹。
上游產業鏈發展迅猛,下游加工鏈生產正酣,全鏈條紅牛產業正在崆峒區如火如荼的建設。在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區內,隔著透明玻璃板,平涼紅牛從洗肉、備料到下鍋一目了然。直播間里,主播詳細介紹著平涼紅牛的肉質特點,熟練地切肉、稱重、包裝。各類紅牛肉制品經過一系列加工工序后,被送入冷凍車間,再經細致包裝,銷往全國各地。
“加工區現建設清真肉制品小作坊中央廚房一棟,醬鹵牛肉加工車間一棟,牛副產品加工車間兩棟,還有牛皮深加工車間、產品包裝車間等,建成運營后,現容納56家肉制品小作坊。”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區經理高波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平涼紅牛產品日均達6噸,主要銷往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產業路上“牛”勁足,“畜”勢騰飛正當時。
近年來,崆峒區立足地域特點、資源稟賦和群眾養牛傳統基礎,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作用,暢通種、養、產、銷渠道,推動畜牧養殖產業走上“現代化”“可持續”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憑著一股“牛勁”,走出了一條帶動產業振興、促進農戶增收的致富“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