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28
- 來源:平涼日報
記者 張小兵
春風輕拂大地,喚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
在關山東麓林緣畔,晨霧中,華亭市馬峽鎮寺溝村藥農龔進賢正忙著采挖獨活和大黃藥苗。
一聲聲清脆的鋤頭破土聲中,一棵棵藥材苗漏出“白胖”的身軀。
“育了5畝藥苗,按照市場價,估計能收入7萬元?!饼忂M賢算著“增收賬”。
“這幾天,我在老龔的藥苗地里務工,一天100元,顧家賺錢兩不誤?!蓖宓耐跤腊餐谝讳z頭,蹲下去,將一棵棵藥苗拾到身旁的籃子里,笑著說,“我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藥,誰家忙,就幫誰家?!?/p>
走進素有“藥材之鄉”美譽的華亭市馬峽鎮,空氣中處處彌漫著泥土的芬芳和藥材的清香。
陽光升起,在寺溝村一壟壟藥苗地里,藥農忙著采挖獨活、大黃等藥苗,為今年的中藥材種植做準備。他們動作嫻熟,手法輕柔,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每一株藥苗,仿佛在呵護著新生的希望。
近年來,馬峽鎮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獨活、大黃、川芎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馬峽鎮鼓勵藥農搶抓育苗新機遇,充分運用遮陽、地膜、殺蟲、灌溉等現代化農業技術,大力培育獨活、大黃、川芎、黃芪、黨參、半夏、金銀花等藥材20多種,探索馴化重樓、桃兒七等市場緊俏野生藥材品種6種,極大地豐富了當地藥材“品類庫”,為群眾種植藥材提供了更多選擇,有效保障全鎮及周邊鄉鎮中藥材種植需求。
華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相傳藥王孫思邈走三山、游五岳,采藥草,將藥籽撒在了華亭境內的關山深處。千百年來,這些藥籽在關山的溝壑梁峁扎根、開花、結果,生生不息。
華亭藥材種植條件優渥,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7.5攝氏度,日照時數2240小時,平均降水量473.5毫米,無霜期142天,高寒陰濕的溫帶半濕潤氣候,為中藥材生長提供了絕佳的自然生長環境,素有“千年藥鄉”“隴東藥庫”之稱。
華亭藥材品種多樣,藥材品種優良。近年新版明代趙時春著《平涼府志》《華亭·物產》卷中開列藥名達152種之多,居平涼府10縣之首,其中獨活尤為出名。在華亭,263種野生中藥材蓬勃生長,其中190種符合《中國藥典》命名。經過千百年傳承發展,目前,華亭年均栽植獨活、大黃、川芎、當歸等道地中藥材50余種,總面積6萬畝左右,特別是獨活種植規模較大,產量占了全國的一半以上。
從一株藥苗到萬畝藥田,從傳統種植到智慧農業,華亭市以中藥材產業為筆,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了“富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