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4-11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通訊員?杜寧生?薛小東
“自從有了政府產業獎補政策,今年我能拿到5萬元獎補,投資更有底氣,信心也更足了。”康縣豆壩鎮豆壩村三社村民豆宏,在產業園區里與工人們一同忙碌著,一邊鉆孔、裝菌、上架,一邊樂呵呵地說。
康縣豆壩鎮扎實推動產業獎補政策落地落實。繼2024年全鎮956萬元獎補資金精準發放到位后,2025年計劃發放獎補資金759.95萬元,助力全鎮15個行政村的青岡食用菌、散養雞、小雜糧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以獎促產,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為激勵脫貧戶與監測對象通過產業發展增加家庭收入,豆壩鎮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嚴格按照省市縣產業獎補政策,制定了詳盡且針對性強的產業獎補方案。對于符合條件的一般農戶、三類戶、企業及能人大戶,在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林下食用菌等產業時,做到“應補盡補”。
以獎強鏈,賦予經濟發展新活力。在全面落實獎補政策過程中,豆壩鎮依照產業獎補工作要求,明確職責、細化分工、壓實責任,充分調動產業發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產業獎補政策的有效實施,讓越來越多農戶主動投身特色產業發展。“豆壩鎮過去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群眾收入大多依賴外出務工。今年在產業獎補政策推動下,通過撂荒地整治,全鎮花蕓豆、奶蕓豆、苦蕎的種植面積將突破3500畝,預計產量達200噸。通過劉壩村‘三個共同’促振興加工車間進行原料粗加工,再由康縣金豆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精加工包裝,讓無法外出務工的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讓農戶切實享受到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帶來的紅利。”豆壩鎮人大主席李成軍介紹道。
以獎促干,構建發展機制新模式。返鄉創業青年、豆壩鎮林口村村民劉鵬國原本在新疆打工,得知家鄉產業獎補政策后,毅然回鄉發展青岡食用菌。在政府獎補政策支持下,今年他新發展青岡食用菌480架,不僅自己實現增收,還帶動周邊14名村民共同發展。豆壩村采用“黨支部+能人大戶+公司+農戶”的模式,大力推廣地栽木耳,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企業加工、利潤分紅等方式,帶動本村126戶村民戶均增收2200元。“豆壩鎮以產業獎補政策為有力杠桿,圍繞全縣深化‘三個共同’促振興示范村機制創建和‘五美康縣’建設要求,錨定‘農業產業型’鎮域經濟發展定位,精心打造‘1131’產業布局,通過強化推進‘十個突破’發展舉措,撬動全鎮產業發展潛能,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豆壩鎮黨委書記張旭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