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5-08
- 來源:金昌日報
記者?馮亞杰?何瑞錦
“你看,現在這些蝦已經長到有8公分了,這是我們在金昌養了1個月的蝦,再有2個月,就可以上市銷售了。”4月27日,記者來到位于市區十九公里處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金昌海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子有輕提網兜,指著一只只小拇指粗細的蝦說道。
我市地處河西走廊,戈壁草原地貌為牛羊提供了天然的草場。但受地理、氣候條件的影響,水產養殖等漁業產業的發展一直是個空白,鮮活水產品長期依賴外地輸入。從2024年開始,市上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金昌海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高密度、工廠化的養殖方式來養殖南北白對蝦,以此彌補水產品生產短板。
在基地,這個由廢棄蔬菜市場改造的現代化養殖場里回蕩著循環水系統的潺潺水聲,記者走進其中一座養殖廠房看到,25個直徑6米、深度1.9米的圓形養殖水池次第排開。“每個水池里能盛放30立方米的水,投放大約2.5萬尾蝦苗,養殖數量是池塘等傳統養殖方式的3至5倍。”郭子有指著水池底部的輸氧細管說,“2.5萬只蝦能愜意生長,全憑強大的水循環系統,通過物理過濾、生物降解、臭氧殺菌、恒溫調節這四級循環水系統,使得水體重復利用率達98%,一年能養殖4至6茬蝦。”
金昌地表水、地下水水質優良,2024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且水資源中微量元素豐富,能基本滿足水產養殖企業的用水需求。海辰農業通過科學配比鹽、鉀、鎂等元素,把優良的淡水資源調配成適合對蝦生長的“海水”。“一般水體養殖的南北白對蝦顏色發灰,而我們在金昌養殖的對蝦通體晶瑩剔透。”郭子有說,在晝夜溫差較大的金昌,給蝦保溫是道難題。“我們結合金昌的氣候特點,因地制宜改良養殖方法,現在每個養殖池都配備了三層保溫結構:最上面有一層彩鋼,中間要用一層塑料薄膜保護,而貼近水池上方的地方則要罩上一層加厚塑料布。”
據介紹,到今年6月,首批成蝦將順利上市,金昌將成功突破地域、氣候限制,實現鮮活水產品本土化生產。而隨著養殖廠房的全部建成投產,到今年年底,全市活蝦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年30萬斤。
“現在河西地區老百姓餐桌上主要以冷凍蝦為主,鮮活蝦最近的也要從蘭州輸入,遠距離運輸不僅成本高,損耗也大。”郭子有對來到金昌以工廠化方式養殖活蝦充滿了信心,“我們已經在武威、張掖、嘉峪關等地,以及新疆的哈密布局了消費市場,隨著項目的完全建成達產,將極大地彌補金昌及周邊地區鮮活水產品短缺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