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04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馬效軍?洪文泉?郁婕?范海瑞?安東?石丹丹?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昱鈞
又是群山含翠時,櫻桃累累俏枝頭。
小滿時節,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高質量發展調研組一行來到天水市秦州區,這里盛產的秦州大櫻桃正迎來集中成熟期,一處處櫻桃園內,紅彤彤的果實掛滿枝頭。
果園里,果農正忙著采摘鮮果;地頭上,電商從業者將直播間搬到了櫻桃樹下;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將一筐筐鮮果飛速送往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果籃里。
在天水,秦州大櫻桃已經發展成為僅次于天水花牛蘋果的第二大品牌優質果品,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多年的精耕細作,已經讓秦州櫻桃產業走過種植規模快速擴張的第一步,邁出提質增效的第二步,開始踏入融合發展的第三步。
第一步:科技賦能,延長產銷時間
“這是冷棚種植,5月初開始上市,比露天櫻桃提前一個月供應市場。”在秦州區天水鎮楊灣村的櫻桃種植基地,天水佳盛達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齊峰說。
何為冷棚種植?“不同于反季節作業的日光溫室,冷棚的保溫效果會差一些,開春后比露地櫻桃樹大概提前一個月開花結果。”王齊峰進一步解釋道。
那么,冷棚種植的櫻桃,是今年最早上市的秦州大櫻桃嗎?
“當然不是!”秦州區果業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閆小亞告訴記者,每年1月,就有空調大棚的櫻桃搶抓“春節檔”,實現了反季節上市。
生長在空調大棚的櫻桃樹身價不菲,但玉泉鎮煙鋪村春節期間上市的秦州大櫻桃,就讓果農們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科技種植帶來的“紅利”。
相比反季節蔬菜,櫻桃樹的反季節生產技術難度和成本都很高。“8月是天水最熱的時段,反季節生產的櫻桃樹,就要依靠現代制冷降溫技術進行降溫,配合人工落葉,讓櫻桃樹強行進入休眠期;10月,室外氣溫下降,大棚內進行升溫操作,櫻桃樹又被激活,讓櫻桃樹在冬季開花結果。”閆小亞說。
如今,天水的果園里,果農們控制“時間差”的水平令人嘆服。而這背后,是他們長達三四十年的不斷探索實踐。
天水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氣候溫潤,雨量適中,光照充沛,是我國北方水果和蔬菜最佳生產基地之一。
當地林果業專業人士介紹,20世紀90年代,天水當地就引進了紅燈、拉賓斯、賓庫等櫻桃品種。當時只有露地栽植,品種相對單一,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6月,產銷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味的秦州大櫻桃宛如曇花,錯過6月,只能再等一年。
有了經驗積累,果農們開始擴大櫻桃栽植面積,并花心思引進早熟或者晚熟品種,進而延長產銷時間。
“但僅依靠品種改良,櫻桃還是集中在6、7月份上市,產銷時間延長到了兩個多月,效果相當有限。”閆小亞說。
再后來,現代化的設施農業技術開始普及,大棚里通過對溫度的精準把控,實現了櫻桃梯次成熟上市,大棚櫻桃與露地櫻桃互補時差,秦州大櫻桃的產銷時間已經延長到了七個月,價格也相對越來越親民。
第二步:做強品牌,拓展市場空間
櫻桃,在我國北方地區多有栽植。秦州大櫻桃,何以脫穎而出?
翻開秦州大櫻桃的發展史,一幅幅天水群眾翻地建棚、種樹授粉、想盡辦法闖出一條農業致富產業之路的畫面映入眼簾:
1982年,秦州區從大連引進大櫻桃苗木進行探索栽培。進入21世紀,秦州區在廣泛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大櫻桃為特色果品種植業之一,依托國家退耕還林項目扶持,開始集中連片栽植大櫻桃,開啟了規模化發展大櫻桃產業的熱潮。
2002年5月,全國著名大櫻桃育種專家王逢壽先生,來天水考察期間對秦州大櫻桃作出如下評價:“沒想到自己培育的10多個品種,在原產地表現好的,在天水表現更好;在原產地表現不好的,在天水表現也好。”
大片大片的櫻桃園,如雨后春筍般成長,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特別是自2012年以來,當地引入多家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集中連片建設櫻桃基地,示范引領秦州大櫻桃產業上規模、上水平。
通過多年的精心培育,秦州區現已形成羅玉溝、秀金山、藉河沿線三大萬畝以上大櫻桃優勢產業帶。截至目前,僅秦州區大櫻桃栽培面積就穩定在10萬畝,2024年總產量超過5萬噸,總產值約12億元。
40余年的發展,秦州櫻桃產業的榮譽簿上同樣“碩果累累”:2013年,“秦州大櫻桃”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2017年被認定為甘肅省著名商標。在2020年中國櫻商大會推選出的“2020中國櫻桃榜樣百強榜”中,秦州大櫻桃企業品牌占據4席。
先后榮獲“中國十大好吃櫻桃”“2021年度中國最受市場歡迎的櫻桃區域公用品牌20強”等殊榮。2023年入選“甘味”地方區域公用品牌,2024年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秦州大櫻桃這一“甘味”品牌崛起的背后,是當地果農們對櫻桃品質的孜孜以求。
“曾經有一段時間,果蠅問題直接影響了櫻桃銷量。在農技部門的指導下,果農們一個個地為櫻桃套袋,不僅杜絕了果蠅危害,還提升了櫻桃內在品質及果面光潔度。”王齊峰說。
為了提高抗災能力,秦州區為櫻桃園穿上“防雹衣”,先后建成“防雹網”和“三防棚”5000余畝,最大限度將極端天氣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第三步:放大優勢,延伸產業鏈條
午后時分,在天水鎮楊灣村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村民王瑋正忙著對大櫻桃進行采摘分揀。
“家門口能掙錢,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日子過得安穩。”王瑋說,自己家住附近,早上照顧孩子吃完飯,騎上電動車就能到園區干活兒。
“我們的櫻桃顆粒飽滿,果肉肥厚多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購物鏈接下單……”分揀臺旁,助農主播一邊接單,一邊安排身旁的助理和快遞小哥裝箱發貨。
他們告訴記者,如今,直播帶貨已然成為果園里的“標準配置”,每天賣個一二百斤櫻桃也是基本操作。蘭州、西安、成都、西寧等城市的消費者,甚至可以在下單當日就能品嘗到新鮮采摘的秦州大櫻桃。
櫻桃上市,秦州區的京東物流分揀中心里,每天從這里中轉的櫻桃有8000到1萬件,占到了每天中轉快件量的近五分之一。甘肅京邦達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天水分公司工作人員邸書娟告訴記者,隨著露地秦州大櫻桃的集中上市,預計貨運量還會不斷上升。
前不久,天水峻澤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84噸秦州大櫻桃運抵阿聯酋迪拜國際機場,這是秦州大櫻桃首次出口阿聯酋。“互聯網+”銷售模式和日益健全的快遞物流體系,破解了櫻桃不耐貯存、運輸成本高等問題,讓秦州大櫻桃走進更遠的市場。
規模化種植、市場化運作,產量高、質量好、價格穩……面對穩定的市場份額,秦州區上下并沒有選擇固步坐守,而是早早謀劃由“傳統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由“重規模”向“提品質”轉變,進一步做強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有限的土地資源,決定了櫻桃種植不可能無休止增加。秦州大櫻桃產業的發展規模必然有上限,所以我們必須走提質增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秦州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
站在新起點,秦州區為櫻桃產業畫下更大的藍圖:
一方面,按照“農頭工尾”的發展思路,在擴量、提質、延鏈、增效上下功夫,支持企業開發櫻桃酒、櫻桃果脯等系列產品,使不同等次櫻桃產品得到高值化開發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延伸產業鏈條。
另一方面,借鑒先進發展理念、模式和技術,進一步厚植優勢、補強短板,依托櫻桃產業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推動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