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12
- 來源:民族日報
臨夏融媒記者?趙淑嫻?通訊員?馬利軍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東鄉縣達板產業園,在東鄉匯創線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交織成產業交響曲,智能化設備吞吐著雪白紗線,員工在各自崗位上精準作業,一桶桶縫紉線歷經標準的9道工序后包裝完成……這家落戶達板鎮投產僅半年的重點招商引資企業,正以月產300噸縫紉線的“加速度”,在縣域經濟版圖上勾勒出外向型制造新坐標。
在園區的現代化廠房內,全自動生產線將傳統紡織工序轉化為精準的工業流程。從原料投放到成品包裝,9道工序環環相扣:智能開松機將原料均勻分解,氣流輸送系統將纖維送入清梳聯設備,經過3道并條工序的精細梳理,粗紗機將纖維牽伸加捻成粗紗,細紗工序完成最終定型,絡筒機將紗線整理成標準筒子,自動包裝線完成最后封裝。“每道工序都配備監測系統,生產數據實時監測。”廠區負責人楊敬超說。
作為東鄉縣重點引進項目,這家專業生產純滌綸縫紉坯線的企業,自2024年10月投產以來持續釋放產能。楊敬超說:“產品行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及東南亞,部分遠銷歐美,深受客戶歡迎,經濟效益良好,全年產值預計達9000萬元。”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企業在自動化賽道的持續投入,是國內國際先進的制造裝備構建起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鏈條生產體系。
生產線的轟鳴聲里躍動著鄉村振興的脈搏。100多名當地員工經過系統培訓,成為現代產業工人。
達板鎮陳家村的馬紅娟從家庭主婦蛻變為紡紗班長,見證著個人與企業的共同成長:“現在每月有穩定收入,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據介紹,該公司企業員工技能培訓覆蓋率100%,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
午后,智能化生產線仍高速運轉,雪白紗線如瀑流般傾瀉而下。質檢區里,工人正對即將發往江浙地區的成品進行最后抽檢,包裝袋上的貨物編碼在陽光下泛著微光。這些直徑不足1毫米的滌綸線,既是流水線上的工業血脈,也是鄉村振興路上的致富紐帶,編織著縣域經濟融入“雙循環”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