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20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通訊員?師春燕
六月的兩當,綠蔭如海,生機盎然。
從智慧物流中心建設到農旅融合示范園,從城區排水防澇工程到城鄉道路改造提升項目,從苦參全產業鏈項目到河道治理工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兩當縣緊扣“農業優先型”“文旅賦能型”發展定位,2025年謀劃項目92個,實施5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76個,完成投資7.4億元以上。
自全縣兩會召開以來,從城市建設到文旅融合,從產業發展到民生保障,兩當縣正踏著激昂奮進的“鼓點”,以滿格干勁,不斷刷新項目建設“進度條”,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重大項目“壓艙領航”,筑牢經濟發展“硬支撐”
重大項目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定盤星”,兩當縣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理念,聚焦產業升級、招商引資、設施完善等領域,以項目建設“一子落”激活發展“滿盤棋”。
“項目投產后,年生產以苦參秸稈為主的植物纖維2萬噸、苦參飲片1500噸、有機肥2000噸,預計可帶動500余戶農戶增收?!备拭C參美優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孫彥青介紹道。
苦參全產業鏈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自2024年開工以來,搶工期、攻難點,目前,廠區地基基礎工程已全面完成,生產車間、庫房、料場已投入使用,纖維生產線設備正在安裝調試,原材料已收購入庫,2047畝苦參種植基地也已建成。
走進兩當縣智慧物流中心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機器的轟鳴聲和工人們的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儼然一幅大干快上的建筑施工忙碌圖。該項目自2023年啟動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超1.1億元,目前調度中心及三座倉庫主體結構已全面完工。
“智慧物流中心建設項目將于2025年10月完工,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輻射陜甘川三省的智能化物流樞紐,項目運營后,年可實現收入3000萬元以上,創造就業崗位100余個?!眱僧斂h智慧物流中心建設項目負責人王立民說。
在云錦假日中心項目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各項作業,大型機械設備轟鳴作響。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工期為一年完成。云錦假日中心的建成,將對提升兩當形象、完善當地旅游與商務對接注入新活力。
戰鼓催征馬蹄疾,揚帆奮進正當時。近年來,兩當縣緊扣省市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固樹立“發展為要、項目為王”理念,將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以實干大干的“兩當速度”刷新高質量發展“進度條”。
特色產業“多點開花”,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兩當縣立足“八有”山地立體農業模式,實施“全域有機”試點,深化“三養一藥”產業布局,構建“地上有果、林下有雞、空中有蜂、棚中有菇”的立體產業格局。
走進金洞鄉大史村的創新創業示范園,陣陣鹵肉香氣撲鼻而來,兩當麻椒雞、兩當紅臊子都已入駐園區,這里為每一個企業都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縣上給的優惠政策力度很大,讓我們對企業的發展更有信心了,除了兩當麻椒雞,我們還開發了雞腿、豬蹄等產品,僅2024年產值就有400多萬元。”甘肅木云食品生產車間負責人王振華說。
兩當縣創新創業示范園為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了獎補扶持等各項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園區企業發展農林特產品的精深加工。“園區對于產品研發有不少的獎補政策,為我們做好企業提供了動力?!备拭C西北山川食品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小雨說。
目前,產業園區共有7家龍頭企業入駐,形成了集種植、加工、研發、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左家鄉食用菌產業園總占地700余畝,已建成集菌棒生產和食用菌種植、加工、儲存、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放眼望去,一排排錯落有致的食用菌大棚鱗次櫛比。菌棒整齊排列在大棚的菇架上,菌棒上綻放著朵朵承載著希望的“致富花”……
“公司目前已建成標準化鋼架大棚126個,5連棟溫室3座,智能養菌室面積1536平方米,年產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350萬棒,帶動周邊農戶種植40萬棒。開發出了香菇脆、香菇醬、菌湯包等多種高附加值的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秉S波菌業管理人員石紅霞信心滿滿地說。
兩當縣通過招商引資,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依托產業園區延伸一二三產業,推動食用菌產業由“大”到“強”、由“有”到“優”,走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帶動百姓致富的振興之路。作為兩當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德源菌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已建成7497平方米菌棒生產車間、1470平方米研發培訓用房和300多座食用菌生產棚。
“公司目前已形成了集技術研發、菌種繁育、規?;瘶藴驶a、精深加工為一體生態園區,為周邊群眾提供大棚、資金、菌棒,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種、統一銷售,幫助廣大群眾增收致富?!钡略淳r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吳俊峰說。
左家鄉食用菌產業園,全年食用菌產量可實現1000多萬袋,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定位清晰、特色突出的園區新格局。
特色產業是富民強縣的“金鑰匙”,是一個地方獨具魅力的地域名片,也是經濟轉型的“加速器”。產業園與雙創園的農旅融合“雙引擎”,形成了“農業強基、文旅賦能、雙創增效”的良性循環。
民生工程“精準滴灌”,繪就幸福生活“新畫卷”
民生項目是群眾幸福的“溫度計”。近年來,兩當縣堅持“項目圍著民生轉”,從改善村道交通條件,到完善醫療教育設施,從保障飲水安全,到推進管網改造,從根本上提升民生服務效能,以項目為牽引,確保各項民生工程能夠長遠惠及人民,以民生工程“滿格電”增加人們群眾幸福感。
在城區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項目二期施工現場,大型機械設備轟鳴作響,挖掘溝渠、鋪設管道等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
“二期工程主要包括23個小片區,8條主道路,6條排洪渠道,共計敷設雨水管線26.43公里,道路破復2.93萬平方米,預計6月底前完成城區巷道、排水渠全部施工任務,10月底完成主道路施工任務。”施工現場總負責人田文博介紹道。
城區排水防澇工程是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民生工程,項目竣工后,進一步補齊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短板,雨污分流實現全覆蓋,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健全城市排水防澇設施,保障城市運行安全。
有溫度的民生項目,不僅托舉起百姓的福祉,更點燃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田壩子至西坡公路改造提升已完工,左家鄉大莊村(工業園區)至張家鄉張家村(大理石廠)道路改造提升項目、站兒巷鎮銀杏橋至孟家砭道路養護維修項目全面開工,縣域“四縱四橫”交通網絡正加速成型。
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項目,紅河兩當橋河道治理工程,管江流域、黃龍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同時開工建設中,將實現河道防洪能力的提升以及水生態的修復,為沿岸居民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
接地氣的民生項目,于細微處彰顯為民情懷,更在實干中筑牢民生根基。它是村莊巷道提升改造的康莊大道,是徐楊河引水工程入城入戶的清澈甘泉,是養老中心優化升級的一張張床位,這些項目以精準到位的民生供給,既回應著群眾“柴米油鹽”的日常關切,更承載著千家萬戶“詩和遠方”的生活夢想。
要素保障“精準發力”,破解項目建設“中梗阻”
要素保障是項目建設的“生命線”。兩當縣建立“六張清單”動態管理機制,統籌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為項目建設注入強勁動能,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西坡鎮蒼坪村流轉2047畝土地用于苦參種植,保障了甘肅參美優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用地需求;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盤活存量土地,為創業創新示范園、林麝養殖等項目提供用地保障。
2025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532萬元,政府債券2000萬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1000萬,支付率達76.69%。設立碳酸鈣產業發展基金,吸引德源菌業等企業投資建設年產1000萬袋菌棒生產線。
兩當縣建立了“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包抓領導、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工作推進機制,在投產審批上做“減法”,服務上做“加法”,以“精準滴灌”的方式破解土地、資金、審批、服務等要素梗阻。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清晰路徑:通過文旅賦能工程打造全域農旅融合康養目的地,依托生態轉化工程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深度轉化,以產業提質工程構建“菌蜂禽果藥特”立體農業體系。
蓄力揚帆破浪行,砥礪奮進正當時。2025年,兩當縣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在產業升級中厚植優勢,在民生改善中彰顯擔當,在創新驅動中培育動能,以“小縣大作為”的格局,錨定“鄉村振興全域農旅融合康養示范縣”目標,持續推進“天兩高速”“全域有機”等戰略工程,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書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兩當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