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30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通訊員?張莉芳?漆?彬
走進隴西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智能堆垛天車正以毫米級精度碼放炭塊,偌大的車間內僅有少數技術人員監控設備運行。
“過去人工堆垛不僅效率低,還存在安全隱患,現在智能堆垛天車24小時連續作業,效率提升40%以上,人工勞動強度降低60%。”隴西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志軍說,智能化改造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有效解決了傳統生產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推動了產業升級和發展。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堆垛、運輸等環節如今全由智能堆垛天車精準完成。
作為隴西鋁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的關鍵項目,隴西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不僅為當地電解鋁企業提供著不可或缺的材料支撐,更以創新為驅動,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智能堆垛天車駕駛技術、多功能天車駕駛技術、燃控系統自動調溫技術……現在我們車間用的都是行業最先進的設備。”隴西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后天始介紹,這些智能化系統就像給生產線裝上了“最強大腦”,原本需要人工巡檢的溫度控制環節,現在系統能根據原料特性自動調節窯爐溫度,誤差不超過±5℃。
在環保控制中心,實時監測的環保數據清晰顯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50%以上。公司引進了最先進的環保設備,配套建設了煙氣凈化系統,通過催化還原、吸附處理等技術,實現了生產全過程的綠色低碳。
如今,企業年產能30萬噸的鋁用炭材料項目,在智能化設備加持下,單位產品能耗控制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成為西北地區鋁產業綠色轉型的標桿項目。
談及企業落地歷程,董志軍翻開一本厚厚的項目日志,里面詳細記錄著隴西縣各部門“保姆式”服務的軌跡:協助辦理能耗指標申請、協調閑置土地置換、推動線路改移工程……
“特別是當地建立的馬上辦、代著辦、領著辦、流動辦工作機制,讓我們少跑了20多個部門,節省了3個月的審批時間。”董志軍說。
這并非個例。在隴西縣“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年”行動中,全縣5751戶企業被掛靠到60個部門、2993名領導干部,形成“領導帶頭、頂格作戰”的服務格局。索通項目落地期間,縣工信局專門組建工作專班,每周召開項目協調會,累計解決各類問題37項,確保了總投資7億元的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14個月,較同類項目周期縮短40%。
索通炭材料的快速成長,正是隴西縣打造“200億元鋁冶煉及加工產業鏈”的一環。依托西北鋁業1萬多種鋁合金材和東興鋁業35萬噸電解鋁產能,隴西已形成“鋁用炭材料—電解鋁生產—鋁加工—先進鋁設備及產品制造—廢鋁回收”全產業鏈,年鋁冶煉及加工產能達82.5萬噸,2024年鋁產業總產值突破135億元,占全縣工業產值比重的72.8%。
“我們的炭材料主要供應東興鋁業的電解鋁生產,而甘肅新順泰鋁業型材、棒材等又為我們提供了下游應用場景。”董志軍介紹,索通項目與周邊企業形成了緊密的產業協同,年產30萬噸鋁用炭材料部分實現本地消化,還有部分陽極外銷,同時每年可消耗10萬噸廢鋁,為產業鏈循環經濟提供支撐。
這種“鏈式發展”模式,顯著降低物流成本,更促進了技術創新成果共享。目前,隴西縣正以索通等龍頭企業為引領,謀劃總投資127.54億元的39個鋁產業延鏈補鏈項目,推動產業鏈向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端領域延伸。
“我們將依托隴西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高校院所開展炭材料性能優化研究,力爭在更高端炭材料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董志軍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