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7-24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文慧
7月22日,記者從蘭州海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甘肅外貿進出口總值352.1億元,同比增長33.8%,增速在全國排名第二。其中,出口85.6億元,增長40.5%;進口266.5億元,增長31.7%,增速排全國第一。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甘肅外貿逆勢突圍,交出了一份“總量穩增、結構優化、活力迸發”的成績單。這背后,折射出甘肅外貿的新變化。
首先,甘肅外貿結構正在持續優化。這樣一組數據值得注意,上半年,甘肅省一般貿易進出口259.2億元,增長41.7%,占全省外貿總值的73.6%,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4.1個百分點。
據介紹,一般貿易通常指在國內購買原材料或零部件,經過生產加工后出口,或直接從國外進口商品后在國內銷售。一般貿易企業在國內擁有較為完整的生產體系和供應鏈,一般貿易的產業鏈通常較穩定,相對不易受外部沖擊。
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整度和穩定性,是韌性所在。我省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和占比的“雙增長”不但體現了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整與穩定,也是我省外貿結構正在不斷優化的直接體現。
外貿“朋友圈”越拓越廣,市場多元化成效顯著。
上半年,甘肅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65.3億元,增長33.1%,占全省外貿總值的75.3%;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01.7億元,增長65.5%,在鞏固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等傳統伙伴合作的同時,新興市場成為重要增長極,貿易網絡更加多元穩定。
“我們已成功將靜寧蘋果出口至尼泊爾、越南、孟加拉國等多個國家,近期還有15噸優質蘋果將發往澳大利亞市場。”靜寧縣紅六福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偉說。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對新興市場的信心更足了。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產品結構的升級為甘肅外貿提供新的動能。
在全球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浪潮下,我省“新三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持續攀升。上半年,甘肅省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離子蓄電池“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17.9倍,其中光伏產品出口激增138.2倍。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對光伏電池需求旺盛,我們的產品遠銷印度、德國、荷蘭、英國、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今年計劃實現出口產值4億至5億元。”歐昊新能源電力(甘肅)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孫振明說。
除了出口,重點資源性產品進口對甘肅外貿增長拉動顯著。上半年,甘肅進口金屬礦砂197.7億元、增長44.0%,占全省進口總值的74.2%;進口鎳锍32億元,增長104.8%;進口鎳鈷材料12.4億元,增長65.6%。
此外,甘肅外貿的增長離不開政務效率的大幅提升。蘭州海關通過“模式創新+科技賦能”結合的方式,保障重點資源性產品高效進口,不斷優化監管服務。
據了解,2022年10月,甘肅金川集團成為全國海關首個“進口鐵路運輸銅精礦‘口岸+目的地’聯合監管”通關模式試點企業。去年12月,白銀有色集團也成為試點企業,同時還在阿拉山口一個試點口岸的基礎上,又增加二連浩特口岸。今年7月初,蘭州海關所屬金昌海關進口鐵路運輸銅精礦累計突破100萬噸大關。
“試點之后,口岸海關只做‘不落地’的放射性快速檢測,檢測合格即放行。實驗室檢測環節也后移到企業場區監管地集中取樣檢測,環節簡化了不少。同時,我們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進行風險評估,做到風險可控。”蘭州海關綜合業務一處處長張軍告訴記者。
“海關的舉措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銅精礦入廠周轉從18天縮短到8天左右,通關從5至10天壓縮到平均30小時。試點礦源持續擴大后,企業每年可節約進出口成本超5000萬元。”金川集團銅貴公司總經理張燕表示。
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新能源裝備、特色農產品等多元業態協同發力,監管服務不斷提質增效……在市場、技術、政策的協同發力下,甘肅外貿逆勢增長,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