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01
- 來源:新甘肅客戶端
酒鋼集團嘉東料場現場。酒鋼集團供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于曉明
夏日的嘉峪關市,活力澎湃,工業園區一片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走進各大工廠,機器轟鳴作響,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今年上半年,嘉峪關市深入推進強工業行動,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抓項目擴投資,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嘉峪關通過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一
走進西北地區首個全封閉、數字化、零排放的智能物料管理中心——酒鋼集團嘉東料場,全封閉的皮帶通廊、自動化的大型設備、干凈整潔的道路、煥發生機的綠植……讓人眼前一亮。
過去,由于露天堆放物料的方式,焦煤等生產資料在裝卸和儲存過程中產生大量揚塵,污染環境的同時,原料損耗率高達3%。
酒鋼集團于2021年底,投入17.11億元,啟動嘉東料場綠色智能化改造項目。經過兩年多的“綠色革命”,嘉東料場煥然一新。
嘉東料場采用全封閉設計,配備了抑塵、除塵等環保設施。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料場配備的干霧抑塵系統以微米級水霧織起一張防塵網,通風除塵系統就像一個空氣凈化器。數據顯示,改造后料場周邊揚塵濃度下降超80%,空氣質量全面達標。
智能化是嘉東料場的一大亮點。斗輪堆取料機被智能刮板機取代。智能刮板機通過可靠的檢測傳感設備,實現了堆取料作業的自動對位、自動堆料、自動平料、自動取料,達到計劃用量時能自動停止,作業效率提升50%以上。通過基礎數據采集、大數據運算,如今的嘉東料場可以實現原料場全系統自動化控制、數字化管理、無人化操作的綜合智能管控。
從“露天堆場”到“智能綠倉”,嘉東料場以科技賦能生態、用智慧重塑生產,為傳統產業升級提供可復制的經驗。
二
日前,嘉峪關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甘肅嘉唐鋁業有限公司600萬噸氧化鋁項目一期建成試產。
記者走進嘉北工業園區甘肅嘉唐鋁業有限公司600萬噸氧化鋁項目施工現場,一棟棟標準化車間高聳矗立,300余名工人穿梭在金屬框架間,分工有序加速推進各項工作。
甘肅嘉唐鋁業有限公司600萬噸氧化鋁生產項目是2023年招引落地項目,是省、市兩級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具有發展潛力大、產業融合度高的優勢,是嘉峪關市圍繞打造“2+6+N”產業集群、加快延鏈補鏈強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嘉峪關市堅持“項目布局到哪,服務就跟到哪”的原則,相關部門主動靠前服務,了解項目需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項目早開工、早見效。
“項目去年4月開工,建設過程中嘉峪關相關單位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甘肅嘉唐鋁業有限公司項目前期負責人李章宏表示,一期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據介紹,該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50億元,解決百人就業。有助于嘉峪關市鋁產業鏈的鏈主企業酒鋼集團東興鋁業公司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推動嘉峪關市構建“氧化鋁-電解鋁-鋁材-鋁制品深加工”全產業鏈條。同時,企業生產的高品質氧化鋁還將推動下游產品向高端邁進,有力地推動嘉峪關市構建千億級鋁產業集群、做大工業總量。
三
在嘉峪關長城望宇爐業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們正專注地將精密部件組裝成陶瓷焊補機、噴涂機等設備。然而,剛組裝完成的設備并非在廠區修補焦爐,而是準備發往全國各地,為損毀焦爐開展“微創手術”。
焦爐是煉焦的核心設備,長期高溫運行會導致爐墻開裂、剝蝕等,出現漏點。傳統停爐大修不僅成本高昂,且嚴重影響生產。而望宇爐業運用先進的陶瓷焊補、噴補技術,無需停爐即可實現修補。
在1200攝氏度高溫下,特制陶瓷材料被“焊接”到破損部位,瞬間凝固形成致密保護層,壽命可達傳統方法的3倍以上。
“我們就像焦爐的全科醫生,專治各種疑難雜癥。”公司市場部經理楊琳打開電腦,展示著不同焦爐的“病歷檔案”:爐墻破損、碳化室穿孔、蓄熱室堵塞……這些困擾焦化企業的頑疾,在長城望宇的技術體系下都有專屬治療方案。
目前,公司已為全國70多家焦化企業的200余座焦爐實施了“再生手術”。
記者從企業提供的現場視頻看到,在山東某焦化廠,技術員身著隔熱服,手持焊補槍,在炙熱的焦爐前精準操作。火花飛濺中,原本龜裂的爐墻逐漸恢復平整。
“修補后,焦爐壽命延長3至5年,每年為客戶挽回數千萬元損失。”現場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