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08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崔銀輝?張海燕
7月下旬,記者來到臨夏市枹罕鎮,在億農國際鮮花港,20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內,各色品種的玫瑰花爭相吐蕊,或緋紅如霞,或白若月華;旁邊的花卉藝術中心,來往游客絡繹不絕,或賞花品茶,或打卡留影。
短短五年,臨夏市不僅讓玫瑰花在西部高原欣然綻放,更是將“一朵花”打造成“一條鏈”,年產值達到了1.96億元,占全市第一產業的57.5%。當地“花樣經濟”的蓬勃興起,為創新發展提供了生動范例。
“穿舊鞋,難蹚新路子”。產業發展的突破,關鍵在求新、求變,需要“跳出一隅”,方能“獨辟蹊徑”。臨夏市平均海拔1800米,屬溫帶半干旱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土壤相對貧瘠。嬌滴滴的玫瑰似乎與這里的環境格格不入。但2021年,在組織赴外省考察學習中,云南省曲靖市的玫瑰產業引起了臨夏市的關注。他們在調研后發現,兩地的海拔、氣候、土壤等條件相近,而且臨夏市全年日照時間更長,“玫瑰花,也可以怒放在臨夏的土地上”。
當然,機械照搬曲靖模式肯定不行。臨夏市人多地少,冬季氣溫偏低。為此,他們摒棄了傳統大田和散戶種植,決定集中力量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近年來,當地引進了荷蘭自動化智能溫室、水肥一體自動循環體系等先進技術,并通過“請進來”(聘請專業科研人員)和“走出去”(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與管理理念。插上了現代科技的翅膀,臨夏市突破資源的束縛,成功推動玫瑰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而且實現了從“無中生有”到“有中培優”。目前,當地AB級玫瑰切花率在85%以上,達到了國內花卉生產領域先進水準。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臨夏市沒有滿足于玫瑰的種植與銷售,圍繞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他們又在“延鏈補鏈”上狠下功夫,從“縱向、橫向”不斷拓展玫瑰產業,持續挖掘產業的潛力和效益。縱向層面,陸續開發了永生花、純露精油等深加工產品,努力提升玫瑰花的附加值;橫向層面,積極打破產業界限,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成功將“玫瑰優勢”轉化為“旅游名片”。今年“五一”期間,當地花卉藝術中心日均客流量達到3萬人次。“一朵玫瑰花”的價值,在產業鏈的延伸中被不斷放大。
臨夏古稱河州,商貿往來歷史悠久,是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近年來,當地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正在打造現代物流業重要節點城市。玫瑰產業也充分借助開放的東風,深耕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銷售版圖。如今,臨夏的玫瑰花通過中歐班列,四五天時間就能運到俄羅斯等國。今年7月,當地又在哈薩克斯坦成立分公司,準備進一步開拓中亞等國的市場。
從“不可能”到“無限可能”,臨夏玫瑰的絢麗綻放,既是一次“產業逆襲”的成功案例,也是一場“思想破冰”的創新之旅。實踐證明,發展的“密碼”,往往藏在“跳出”之中,只有破除窠臼思維,大膽探索新的可能,才會破繭而出、羽化成蝶,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