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9-09
- 點擊:0
- 來源:奔流新聞
? ? ? 2024年9月7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主辦、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甘肅省圖書館支持的“浩瀚書海 文化溯源——2024‘情系中華’兩岸《四庫全書》文化沙龍”在甘肅省蘭州市北山九州臺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順利舉行。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兼任教授、佛陀紀念館顧問張譽騰、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助理教授施國隆、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祥齡,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汪受寬,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陳紅彥、浙江圖書館古籍部副研究館員陳誼等兩岸的專家學者共計60余人參加活動。
活動開始前,專家學者們參觀考察了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詳細了解了館藏書籍的保存現狀、數字化保護進程等情況。參觀結束后,沙龍活動正式開始,來自兩岸的專家們圍繞如何創新性地傳承和弘揚《四庫全書》的文化價值、數字化技術應用、文創開發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討論現場氣氛熱烈,學術交流精彩紛呈。
陳紅彥館長現場分享了國家圖書館在弘揚《四庫全書》的文化價值中的創新傳播實踐。在數字化技術方面,甘肅省圖書館館長肖學智表示,文溯閣《四庫全書》數字化工作預計2028年完成,數字化成果將全網開放,便于社會各界檢索研究。
兩岸專家學者還就《四庫全書》在文創開發與應用中的潛力展開了討論。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館長劉梅琴認為,目前,文化產品開發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一是如何對《四庫全書》傳統文化的學術價值進行現代化的詮釋;二是如何將《四庫全書》傳統文化的內容按現代的設計理念和科技技術結合,把原來屬于知識理性的東西轉化為生活感性的產品,做到日常生活化。浙江圖書館陳誼也認為,在虛擬網絡里,大家對于古籍的元素有很大的需求量。
此次文化沙龍也是兩岸現存《四庫全書》“守書人”的首次相聚,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也為未來兩岸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及創新性發展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雙方專家一致認為,兩岸應繼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汪受寬教授指出,如何兼顧《四庫全書》的保護和利用關系是兩岸可以合作的重要方面;中國科技大學建筑學系教授兼文化資產保護中心主任閻亞寧表示未來兩岸四家《四庫全書》存藏單位可以整合資源,提升共享開放能力。
據悉,此次文化沙龍是“情系絲路 相約隴原——兩岸文化聯誼行”的系列活動之一,“情系絲路”活動前期已在敦煌、臨夏、天水等多個城市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本次沙龍活動旨在促進兩岸在《四庫全書》保護與傳承領域的深入交流,共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