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4-15
- 來源:蘭州日報
科學減重組合拳解鎖健康新模式
我省積極開展“體重管理年”臨床實踐
拔罐
減重手術
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癥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已成為危害群眾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結合國家提出的“體重管理年”活動要求和甘肅省實施全民健康工程的需要,2024年,甘肅省衛生健康委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制定了《甘肅省“體重管理年”活動方案》,建議各地積極開展肥胖專科門診及成立標準化體重管理中心,旨在讓肥胖癥的診治標準化、規范化,并鼓勵發展肥胖癥的多學科診療模式。目前,我省已有多家醫療機構紛紛開啟體重管理臨床業務,對產婦、兒童、老年人、肥胖人群等重點人群進行體重管理專業指導和治療,引導公眾參與體重管理活動。
中醫減肥?設法讓身體告別沉重
59歲的李先生在去年夏天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健康蛻變之旅,他來到一家三甲醫院的減重門診尋求科學減肥方法,最終成功“甩肉”13公斤,體重指數(BMI)從30.4%降至27.4%。如今的他,身體狀態煥然一新,生活也充滿了活力,再次感受到健康帶來的自由與快樂。
眾所周知,超重和肥胖不僅影響美觀,更是多種慢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的“導火索”。甘肅省衛生健康委通報的數據顯示,2023年,甘肅省成人超重36.14%,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是成人肥胖主要人群,5歲以下兒童超重率13.04%,中小學生超重率10.97%,亟須加強干預。有關專家認為,肥胖就是疾病,肥胖就是萬病之源。“國家叫你減肥”,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基于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的現實發出的緊急呼吁。
曾經的李先生體重嚴重超標,高血壓、中度脂肪肝、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疾病接踵而來,生活受到諸多限制。懷著對健康的渴望,他走進了甘肅省人民醫院中醫二科減重門診。在接受治療的半年時間里,他嚴格遵循醫療團隊為他量身定制的減重方案,從中醫適宜技術到合理膳食搭配和適度運動規劃,每一步都認真執行。半年后,減重成果顯著,李先生的體重成功減少13公斤,體重指數從30.4%降至27.4%,健康指數從63.9提升到69.5,曾經偏弱的肌肉狀況恢復至正常水平。
中醫二科副主任醫師王雨薇介紹,中醫減肥在于“減廢”,第一步就要健脾祛濕,打開身體的排廢孔,把風寒濕邪統統排出體外。具體做到吃飯7分飽,再以口服中藥等方法來改善脾胃功能。第二步需要疏通氣機,相當于疏通身體內的所有管道。這時,中醫師會根據對個體的精細辨證,選擇中醫針灸以及穴位埋線,還有拔罐、走罐、點穴推拿等方法疏通經絡,化堵祛瘀。現代人習慣熬夜,喜歡喝冷飲,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耗損陽氣,因此需要溫補腎陽,具體可以通過中藥內服、針灸、臟腑背俞排罐、督灸等方法補陽、溫陽、通陽、助陽,這樣能使攝入身體的水谷精微,既可以在已經暢通的管道中良好運行,供給人體所需營養,又能充分地將不需要的廢物排出體外,從而減輕體重。
多學科合作?個體化診療
隨著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權威部門為科學減重帶頭引路,這場以科學為矛、以規范為盾的健康革命,在全國范圍內掀起“甩掉小肚腩,擁抱健康中國”的熱潮,將徹底革新肥胖癥診療模式——從三甲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體重管理中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由內分泌科、中醫科、營養科、運動醫學等專家組成的“減重夢之隊”為胖友量身定制健康減重方案。
28歲的晶晶站在鏡子前,捏著肚子上的贅肉,滿心都是無奈與焦慮。同時頸肩綜合征、蕁麻疹、鼻炎等疾病纏身,讓她擔心不已。晶晶平時工作忙碌,飲食作息不規律,不知不覺體重飆升至92公斤。到醫院檢查后才知道,身高168厘米的她,體重指數高達32.6,屬于肥胖范疇。
隨即晶晶來到甘肅省二院減重門診尋求幫助,醫生發現她每日食用油攝入量超標,且常食用油炸食品和高脂肪零食。針對晶晶實際存在的健康問題,醫生計劃從三個方面幫助她減重。首先是飲食調整,建議患者減少食用油用量,改用蒸、煮等低油烹飪方式,并避免油炸食品。其次是運動干預,為她制定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計劃,如快走、游泳等。最后還要定期監測,每月復查體重、腰圍和血脂指標,評估干預效果。經過3個月干預,晶晶體重下降了4公斤,腰圍減少5厘米,血脂指標明顯改善。
記者了解到,甘肅省人民醫院肥胖(體重管理)診療中心正在建設規劃,它以多學科合作模式建立肥胖亞專業的診療工作,開設肥胖(體重管理)專科門診,對超重肥胖患者常規進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制定超重肥胖患者標準化診治流程和體系,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個體化的診療建議。
“目前我們醫院已形成以內分泌科為主,聯合減重外科、營養科、心理衛生科、中醫科、睡眠科、消化科等相關科室共同建立規范的、一站式、一體化的肥胖診療中心。”甘肅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佳告訴記者。
手術干預?為嚴重肥胖者拋去負擔
“近年來,減重手術作為一種終極減肥武器和減肥方式,受到了很多肥胖人士的關注。從2018年開始,科室已經開展了300多例減重代謝手術。患者年齡從18歲到五十多歲。”甘肅省人民醫院減重代謝外科亞學科帶頭人、普外-胃腸外科主任醫師王曉鵬告訴記者。
兩天前,小陳在省人民醫院普外-胃腸外科接受了減重代謝手術,記者在病房見到了他。小陳今年27歲,體重達280斤。據說,接受手術后他的體重將會下降80斤到100斤。出院后,醫護人員將會對他進行長程全程管理,指導飲食、運動,全方位防止體重反彈,使手術收益最大化。
據王曉鵬介紹,臨床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數倍。過多的脂肪堆積在體內會導致血脂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進而使心臟負擔加重,易引發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肥胖會引起胰島素抵抗,從而大大提高患糖尿病的幾率;肥胖還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某些癌癥,如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等的發病風險上升密切相關。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減重手術是嚴重肥胖患者唯一長期有效的治療方法,其療效明顯優于保守和內科治療。
近年來隨著普外科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減重手術更是突飛猛進,創傷性極其輕微,安全性卻越來越好。
“減重手術最初用于治療嚴重肥胖患者,后來臨床研究發現患者做過減重手術后出現血糖和血壓下降、血脂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等有益改變,故而更名為減重代謝手術。減重手術主要適用于那些患有嚴重肥胖癥且經過長期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仍無法取得滿意減肥效果的人群。這類人群往往存在嚴重的健康問題,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暫停等,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王曉鵬介紹說。
·短評
科學減重:一場關乎健康的“持久戰”
肥胖不僅是外貌問題,更是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關,甚至可能誘發部分癌癥。然而,盲目減肥的代價同樣沉重:極端節食導致營養不良、內分泌紊亂,甚至猝死;濫用藥物或偏方則可能引發代謝失調和器官損傷。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明確,生活方式干預是減重的基礎,醫療機構需提供分層服務。多地醫院已設立體重管理聯合門診,針對健康人群、代謝異常者、重度肥胖患者及兒童群體,開展多學科協作診療。
科學減重的難點不僅在于技術,更在于認知與習慣的轉變。公眾需摒棄“快速瘦身”的幻想,正視肥胖的復雜性。如重度肥胖需通過代謝手術與長期行為調整結合,而術后維持健康生活方式才是關鍵。
科學減重是一場需要個體、家庭、醫療機構和國家共同參與的持久戰。它不僅是體重的數字變化,更是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