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1-07
- 來源:國家信息中心
一攬子增量政策是聚焦打通經濟循環、疏通經濟堵點出臺的系統舉措,也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和能力的關鍵舉措。面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落實落細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對四季度以及明年經濟運行至關重要。
錨定全年目標任務,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推出對穩預期、穩增長意義重大。按照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去審視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經濟運行在保持穩中有進的同時,客觀上也面臨著預期不穩、內需不足、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等情況。以制造業PMI指數變化為例,今年5月份以來,該指數已連續5個月低于50%,說明預期以及生產循環等處于一個偏弱的態勢,亟須政策加力盡快推動指標邊際改善。一攬子增量政策致力于加快破解制約經濟回升向好的難點堵點痛點,強化政策協同一致,回應經營主體關切,從加力提效實施宏觀政策、進一步擴大內需、加大助企幫扶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和努力提振資本市場五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統籌長短、兼顧供需,向市場釋放了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是及時的、更是有力的,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就是看到了預期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正向的預期,有助于投資、消費形成良性循環。比如,政策中明確提到要用足用好各類資金,重點是擴大有效投資,這就明確了資金的支持方向、投資的優化方向,為后續加快下達、加快立項、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起到了一個重要的加速和推動作用。特別是資金支持的“兩重”“兩新”項目,落實得當,短期內將形成有效的實物工作量,也為提升國家中長期發展能力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潛力提供有利條件。
正確把握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內涵實質,要從系統觀念、當下長遠、增速和質量多個維度去理解。經濟基本面包羅萬象,不單單是一個領域,一個方面,經濟穩健運行并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就需要政策朝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去系統施策。基本面良好,經濟的底盤就是穩定的,我們就能夠為經濟的提質增效贏得更充裕的時間。一攬子增量政策聚焦的是破解制約當下經濟穩健運行和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這就決定了政策一定是全面、系統的,一定是長期、短期結合的。把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有效結合,有條不紊地推出政策,同時強調形成合力抓好政策落實,實現政策閉環,是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特點所在。比如,續建基礎設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地下管網建設、城市更新等領域,這些都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體的重點領域,支持這些領域投資建設,夯實的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家底,便利的是人民群眾生活,提升的是整個國家的民生保障能力,可以說,“投資于物”在持續深入推進的過程中最終的落腳點是“投資于人”。基礎牢、底盤穩,才能行穩致遠。一攬子增量政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看當下,也看未來。很多政策也直接關系到我們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關系到我們民生保障水平的提升,扎實做好政策的貫徹落實,把政策合力轉化為發展紅利,也是接下來的重點所在。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加快落地落細、促進政策持續見效是關鍵。推動政策在四季度加快顯效,對確保經濟穩健運行以及2025年實現良好開局意義重大。建議立足已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抓好政策協同、配套、服務,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共同推動政策見效的格局。
一是切實強化政策協同,更好發揮政策合力。“一攬子增量政策”之所以是“一攬子”,就說明各項政策要緊密配合,只有協同配合的政策才能對經濟運行產生更大的推動作用。這個協同,是多個主體的協同,關鍵是把握好時度效,進一步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著眼于當期需求和長遠需求,平衡好政策的力度,既促進當期需求加快釋放,同時也為需求在未來的可持續性提前做好謀劃,推動各類政策朝著穩增長、促轉型、調結構、增后勁的方向去發力。
二是強化投資項目的前期謀劃、收益精算以及落地實施。投資項目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關鍵載體,引導鼓勵地方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優勢,統籌做好項目謀劃以及項目盈虧平衡的精算,確保項目投資可持續、有收益,形成實實在在的實物工作量。同時,對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項目,還要著重考慮項目未來可產生的實際收益,實現投入和產出的平衡。此外,在項目落地實施中,用足用好各類資金,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帶動作用,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鼓勵的前提和關鍵是把優化營商環境和信用建設進一步剛性化,以卓越的營商環境和高水平的信用體系建設提振經營主體參與投資建設的信心。
三是發揮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對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推動作用。對現有政策支持范圍的更新,重點是實現配套支持舉措與設備更新意愿、行為無縫銜接,順暢運轉,滿足有條件、有意愿的企業第一時間實現設備更新,加快生產工藝和技術的優化。探索對環保設備更新給予更大的支持力度,探索采取完善稅前抵扣制度等市場化、法治化辦法,提升企業開展節能降碳設備更新的積極性。鼓勵資源循環利用,實現全產業鏈條延伸和發展,做好產業鏈其他環節的配套,實現有效回收、再利用,與生產領域的低碳節能形成閉環。密切關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設備更新需求,及時掌握需求變化情況,提前做好相應的標準規范建設,研究進一步簡化該領域設備更新的程序,為政策惠及更廣范圍的經營主體做好保障。
四是持續與經營主體保持密切溝通。就政策落實落地效果進行動態跟蹤,做到與經營主體實時溝通、實時互動、實時掌握政策推進中的具體情況。這一點直接關系到政策的“溫度”。做到“力度”和“溫度”兼具,關鍵是密切關注企業等經營主體對政策的切身感受。在政策的落細落地過程中,怎么樣申報獲得支持,怎么樣用足用好已推出的政策,怎么樣把助力企業的具體政策第一時間讓企業知曉,這些工作都直接關系到政策落實的效果。可探索在省級層面構建政策溝通反饋機制,及時了解企業訴求,對經營主體廣泛關注的共性問題著力加以解決。
(來源:《新湘評論》2024年第22期;作者:魏琪嘉,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劉浩杰,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