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06
-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近年來,甘肅省隴南市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截至目前,隴南市已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4家。圖為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的國家級綠色礦山金徽股份郭家溝鉛鋅礦廠區,游客在觀景平臺參觀游覽。新華社
本報記者|王斌
“黃河之濱也很美”成為城市新名片,“蘭州藍”成為常態藍,祁連山由“亂”到“治”大見成效,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扎實推進,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達到Ⅱ類……
“十四五”以來,甘肅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以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甘肅路徑。
生態屏障持續筑牢
綠色版圖不斷擴展
甘肅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推進造林綠化、草原種草改良、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叭薄惫こ塘谝巹澖ㄔO任務達到6872.9萬畝,居全國第二位。
祁連山生態保護實現常態長效:75.36萬公頃林地森林蓄積量持續增加,75.27萬公頃草原生態穩定性增強,5.21萬公頃水域面積更加穩定,保護區內旗艦物種雪豹數量增加350只以上,成為全國32個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
夏河縣、卓尼縣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崇信縣、舟曲縣被命名為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平涼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石羊河成為全國首批美麗示范河湖。
污染防治縱深推進
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2024年甘肅全省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0.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2.7%。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6%。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實現“長治久清”;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九年達Ⅱ類。
甘肅全省劃定952個環境管控單元,從源頭規范各類開發建設活動。完成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累計完成改造59臺6597蒸噸。全面完成986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建成省級地下水環境監測井460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29.98%,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黃河戰略深入實施
流域保護成效顯著
甘肅率先出臺《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全面構建“1+N+X”政策規劃體系。明確生態保護的紅線、環境質量的底線、資源利用的上線。
加快實施黃河首曲濕地保護修復、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秦嶺西段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綜合治理、隴中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項目,重點區域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2024年黃河瑪曲段出境流量164.1億立方米、增長4.2%,黃河甘肅段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7.56%,黃河臨夏段憑借優美水環境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與四川、寧夏、青海三省簽訂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在全省12個市州24個縣區開展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省級補償資金達1億元,生態補償機制更加完善。
綠色轉型步伐加速
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十四五”以來,甘肅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能源體系和產業結構持續向新向綠發展之路。
全省新能源裝機累計達到7205.4萬千瓦,裝機占比達65.6%,發電占比達40.4%,裝機量、發電量占比均居全國第二,甘肅電力已外送至全國26個省份。
著力打造風電、光伏、光熱裝備制造三條全產業鏈,加快培育氫能、儲能裝備制造兩個新增長點,逐步建成西部乃至全國鏈條最完整、聚集效應最明顯、輻射能力最強勁的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
實施310項“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傳統產業“三化”改造項目;落實“兩高”政策,累計淘汰關?!皟筛摺表椖?4個。更換工業設備4.1萬臺套、供熱設備2.29萬臺套。
生態價值加速轉化
“金山銀山”不斷變現
甘肅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爭創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部分林草碳匯項目已成功交易,實現了“綠水青山”的“可量化、可交易、可變現”。例如,臨澤縣以沙治沙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功入選自然資源部第五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定西市通渭縣水土保持生態產品轉化交易成交額達1.1056億元,創全國黃河流域新高;慶陽子午嶺造林面積達49.7萬畝,成為國家平臺公示項目中面積最大的造林碳匯項目;張掖市積極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構建“一組一院三中心六機制N平臺”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組織體系,建立“資源核查-價值核算-開發交易-反哺產業、生態”的閉環機制,連續3年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超過2300億元,努力打造西部乃至全國生態保護修復成果實現綠色價值轉化的示范樣本。
八步沙精神引領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根基在全民參與。甘肅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40年如一日的堅守,累計完成治沙造林30.6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近45萬畝,栽植苗木7000多萬株,把綠洲向沙漠深處推進30公里,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面鮮艷旗幟。
八步沙林場管護區林草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現在75%以上,形成一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的防風固沙綠色長廊,實現從“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的華麗轉變,為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積極貢獻。
武威市打造“全國荒漠化治理樣板區”,綜合運用人工造林、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多種模式,使曾經干涸的青土湖水域面積恢復到26.7平方公里。
“十四五”期間,甘肅全省累計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1171萬畝,已經在騰格里、巴丹吉林、庫姆塔格三大沙漠邊緣筑起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綠色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