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27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各大景區人潮涌動,文旅活動精彩紛呈,近郊游、鄉村游、研學游持續升溫……連日來,張掖文旅市場活力十足,展現出文旅產業強勁的韌性。
近年來,張掖市堅持把發展文旅產業擺在突出位置,依托獨特的旅游資源,積極推進文旅全域化,加力打造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成功舉辦絲路環球旅游盛典、彩虹張掖音樂演出季、冰雪旅游等活動,開發了10條精品研學線路和200多種文創產品。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4415萬人次、旅游花費超300億元,同比增長12.92%、45.16%;獲評“2024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七彩丹霞景區榮登國家5A級旅游景區百強榜,丹霞文旅公司成為全省首家“新三板”掛牌文旅企業。
祁連山北麓下的山丹馬場綠草茵茵,駿馬奔騰。王將
以文塑旅增底蘊 以旅彰文促融合
從肅南馬蹄寺石窟群,到水草茂盛、駿馬奔騰的山丹馬場,再赴一場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演出現場、看一次運動健兒揮槳競渡的龍舟賽……清涼夏日,走進巍峨的祁連山下、河西走廊中段的絲路明珠——張掖市,那些承載著厚重歷史、浸潤著文化氣韻的地方,總能以其獨特魅力吸引游客慕名前往。
漫步高臺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青松翠柏掩映下的紀念碑高高聳立。人們觀看一件件文物、一張張圖片、一幕幕影像,重溫80多年前紅西路軍將士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
這里創新推出的“實物+場景+科技”三位一體的展現方式,讓人們在參觀過程中沉浸式感悟歷史印記。
“在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這種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激發了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感。”參觀者王旭濤說。
近年來,高臺縣依托深厚的紅色文化積淀與獨特的生態資源,打造“紅色傳承+綠色體驗”的全域旅游格局,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旅游熱度持續攀升。今年“五一”假期,高臺縣共接待游客1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70多萬元。
文化要素在旅游品質提升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當前,張掖市從挖掘文化資源到構筑文化矩陣,從打造沉浸式主題公園到舉辦精彩紛呈的旅游演藝,文化要素正在快速融入旅游產業各環節。
皚皚白雪扮靚山巒,深藏于崇山峻嶺之間的馬蹄寺石窟群下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栩栩如生的造像、精雕細刻的飛天彩塑,吸引中外游客徜徉其中,感受藝術魅力。
“這里不僅有壯美的祁連雪山和遼闊草原,還有獨特的文化優勢和多彩的民族風情,值得一來再來。”重慶游客曾友雯說。
馬蹄寺景區管委會主任說:“我們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保護中利用。接下來,將通過模擬石窟、數字石窟AI展示等方式,向社會展示文化藝術瑰寶。”
發展旅游業,讓文化“活”起來。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散落在張掖大地上的文化瑰寶不僅得到了更好保護,還通過千萬游客的口耳相傳煥發新生。
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演出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王將
清晨時分,在聞名遐邇的張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區,金色的陽光傾瀉在連綿起伏的泥巖群峰上,將那些斑斕的褶皺映照得愈發絢麗奪目。游客們搭乘觀光巴士穿梭于各個觀景平臺,無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
“這里的景觀地貌主要是1.35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紅層’,經構造運動、流水與風力的侵蝕作用而形成,頗具地質科考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景區講解員的生動講解令游客大為驚嘆。游客在游覽景區時,能夠目睹色澤艷麗的彩色丘陵、各種各樣的地貌形態,感受地質的科學魅力,加深對地質文化的了解。
作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七彩丹霞景區持續放大品牌引領新優勢,先后舉辦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創新論壇、自然文化高端論壇、地球科學旅游大會、熱氣球嘉年華、音樂嘉年華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節會活動,讓這幅瑰麗壯美的“億年地質畫卷”得以廣泛傳播和更好保護。同時,為了保護七彩丹霞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張掖市出臺地方性法規《張掖七彩丹霞保護條例》,實現地質遺跡資源特別是七彩丹霞地貌保護“執法有據、開發有序、利用有度、管理有責”。2024年,景區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48萬人次。
近年來,張掖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盤活用好文旅資源,以縣域優勢特色為牽引,厚植“一山一水”生態底色、“一路一廊”文化本色、“世界丹霞”品牌特色,不斷提升全市文旅IP知名度,全面叫響“絲路明珠·彩虹張掖”品牌。
以更可持續的方式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如今的張掖走出了一條健康發展的文旅之路。
民樂縣扁都口風光。曹芬華
優化服務提品質 升級設施強體驗
連日來,張掖市各大景區迎來旅游高峰期:在張掖國家沙漠體育公園景區,游客駕駛越野車馳騁在綿延不絕的沙丘間;在高臺縣大湖灣,景區警務室“三維巡查網”護航游客安全;夜幕下的甘州府城,人潮涌動、流光溢彩,充滿了煙火氣息……
近年來,張掖市持續擦亮文旅品牌,通過完善智慧旅游體系、豐富特色業態、強化生態保護,讓山川美景、深厚歷史文化煥發新彩,為游客帶來舒適便捷、更具內涵的文旅體驗。
“這里的美出乎意料!登高途中,植被隨海拔變化,冰川蜿蜒的景象令人震撼。”在海拔5118米的肅南縣巴爾斯雪山下,江西南昌游客徐玉鑫和朋友們邊玩雪邊贊嘆。
在巴爾斯小鎮,游客乘坐大巴車沿著蜿蜒山路攀行。隨著海拔不斷升高,車窗外茂密松林、稀疏灌木、多彩草甸、云端冰川等景致依次切換,觀景臺上雪花紛飛,令人稱奇。
“游客可體驗徒步、露營、登山、滑翔傘等戶外運動,參與科普考察、騎馬漫游,沉浸式感受山川之美。”肅南巴爾斯生態旅游景區相關負責人說。
為提升游客體驗感,肅南縣以巴爾斯雪山、神鹿公園、康樂草原等標志性自然景觀為核心,精心開發特色旅游線路,深度挖掘裕固族文化內涵,持續完善交通、住宿、導覽等基礎設施與服務,通過融合雪山探險、生態觀光、民俗體驗、休閑度假等多元業態,為游客打造了親近自然的沉浸式文旅新體驗。
如今,游客更愿意為多元化的旅行體驗買單——沉浸式的景區游覽、互動性強的研學產品等創新形式,正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
近年來,張掖市不斷提升文旅品質,通過持續優化服務體系、升級旅游設施、豐富產品供給、打造精品線路等措施,創新開發夜游經濟、特色露營、冰雪旅游等多元業態,全面提升游覽舒適度。
甘州府城人流如織,熱鬧非凡。甘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文旅融合開新局 激活消費添動能
近期,張掖新打造的文旅新地標——張掖動物園成為眾多游客的首選。憑借獨特的生態體驗與親子互動項目,這里每天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來觀覽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打卡留念。
在各展區,游客或駐足觀賞雄獅、梅花鹿等動物的野性姿態,或與溫順的羊駝、靈動的環尾狐猴親密互動。這種寓教于樂的游覽方式,既讓孩子們在游玩中增長見識,也使其成為最受親子家庭歡迎的體驗項目。“這里的動物種類豐富,游樂設施完善,孩子玩得特別盡興。”張掖市民魏蓮欣喜地說。
在“五一”、端午假期,張掖動物園通過提前啟動應急預案,增設臨時售票窗口、加強安保力量,并優化線上購票流程,將入園效率提升40%。“我們增派安保和講解人員,優化游覽線路,確保游客安全有序參觀。”張掖動物園相關負責人說,最近園區接待游客量較平日增加了近三倍。
張掖市各地因地制宜挖掘獨特文旅亮點,持續優化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創新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旅宣傳推廣活動,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走進肅南縣神鹿公園,游客們與靈動可愛的馬鹿親密互動,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景區還新增騎馬、滑草、乘坐熱氣球等娛樂項目,滿足游客不同需求。2024年,景區接待游客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50萬元。今年以來,共接待游客3萬余人。
“目前,景區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包括主干道路、游覽棧道、游客休憩區等建設項目。其中,蓮花觀景塔及季節性服務驛站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力爭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旅游場景。”肅南神鹿公園負責人說。
當前,文旅融合不僅為旅游業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也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推動行業打造兼具文化品質與市場吸引力的標桿產品。而在文旅融合的進程中,挖掘好地域文化是關鍵所在。
肅南縣高山連綿起伏,與森林、草原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王將
張掖在西漢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歷史上又稱甘州,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商貿重鎮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張掖”之美譽。
為進一步加大“引客入甘”力度,充分激活市場消費潛能,張掖市甘州區傾力打造沉浸式商旅綜合體和夜間消費集聚區——甘州府城,奏響了“日游七彩丹霞、夜逛甘州府城”的文旅樂章。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甘州府城迎來最生動的時刻:舌尖美味、非遺絕活、創意好物在此聚集,織就一幅美輪美奐的張掖夜游圖卷。“白天在市區游覽濕地公園、探訪動物園,夜晚到甘州府城品美食、賞演藝,這里很適合停下來慢慢感受。”來自陜西的游客王坤說。
連日來,甘州府城推出的常態化文化演出活動備受矚目。《隋煬帝西巡》《霍去病戰鼓》《李白·將進酒》三大沉浸式歷史劇目輪番上演,為市民游客呈現了一系列融合文化底蘊與藝術表現力的視聽盛宴。今年“五一”假期,依托甘州府城,前來甘州區旅游的游客量同比增長30%。
“我們將為現有商戶提供精細化配套服務,并針對意向客戶開展專業化招商政策解讀,全力打造業態豐富、多元共生的甘州府城商業生態。”張掖市六樂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在文化與旅游的良性互動和協同發展中,張掖市各景區顯現出可喜變化:肅南裕固風情走廊旅游景區單日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張掖動物園開園首日接待游客突破2萬人次;丹霞口文旅小鎮無動力樂園、飛天威亞、VR體驗等多項旅游體驗項目深得游客喜愛……
今年以來,張掖市精心策劃推出了一批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文旅產品和活動,有效滿足不同游客需求,激發旅游消費活力。(文/岳永舜 張瀚舟 柴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