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1-01
-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10月26日,2024年“新發展藍圖下數字經濟財稅治理”研討會舉行。研討會由北京國家會計學院主辦,旨在推進數字經濟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財稅治理的理論探索及實踐研究,在全球稅收治理中發出中國聲音。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旭紅教授在致辭中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我國財稅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數字經濟作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的關鍵力量,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并已成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面對數字經濟的挑戰與機遇,對數字經濟財稅治理的研討更加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在主題發言中,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付樹林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財稅體制改革指明方向,在數字經濟和稅收改革緊密相關的背景下,加強數字化征管能力是財稅治理的關鍵一環。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帶來經濟結構的轉型、人口結構的轉變、消費行為的變化,對財稅治理帶來一定挑戰。下一步財稅治理應分層施策,做到激勵與約束并重,注重財稅政策與其他社會政策和產業政策有效銜接,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稅收規則的制定,彰顯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崩钚窦t認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朱青表示,隨著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建立一套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法律法規體系變得尤為緊迫,推動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數字經濟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安永大中華區稅務合伙人岳蕾認為,全球稅收管理正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其中人工智能將在稅務稽查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為了應對數字化帶來的挑戰,國際合作在預防和解決稅收爭議方面也至關重要。
國家發改委體改所研究員王喆表示,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深刻影響經濟結構的轉變,加快推進稅收制度的適應性改革是當務之急,應著眼與長遠機制的系統性重構,而非解一時之弊。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何楊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稅收政策不僅關系到其自身利益,也影響著全球資源配置效率,建議我國積極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經驗,在保持合理稅率水平的同時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稅收政策和管理中心全球關系與發展部負責人Harry Tonino介紹了OECD在國際稅收事項中的最新進展,包括旨在應對數字經濟挑戰的雙支柱方案的推進情況,以及旨在加強全球稅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換的稅收征管論壇的實施成果。(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