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1-17
- 來源:甘肅日報
毛錦凰
近年來,中國的數字技術創新迭代迅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國內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壯大,在GDP中的占比穩步提升。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在數字化的浪潮下,數字經濟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和必然選擇。我們要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
數字經濟賦能縣域協同,實現聯動發展。打造縣域協同數字平臺,夯實產業聯動根基。依托區塊鏈、云計算等前沿數字技術,搭建縣域產業協同數字平臺,精準整合、實時更新各區縣的產業規劃、項目招商信息、產能供需動態,讓縣域間的企業、政府部門及時掌握關鍵資訊;深挖縣域特色資源,借助數字平臺推動相鄰縣域開展跨區域合作。破除縣域壁壘,接軌中心城市數字紅利。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連接效能,打破縣域與周邊地級市、省會城市的信息“孤島”,搭建“飛地園區”數字化管理平臺。運用大數據分析園區產業適配度,靠物聯網實時監控園區建設、運營細節,借人工智能優化招商策略、企業服務流程,高效承接中心城市產業轉移與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拓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數字服務業態,讓縣域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資源、前沿教育課程,強化城市對縣域發展的輻射牽引,帶動區域協同邁向新高度。
數字經濟賦能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數字化產業,助力集群式發展。引導傳統產業引入數字技術,依特點開發并推廣應用場景以培育新興產業,扶持有潛力的數字化企業成為“排頭兵”,帶動更多企業轉型壯大產業隊伍。實施產業集群計劃,聚焦縣域開發區落實“鏈長制”,借數字平臺和大數據分析調配資源、補齊短板、延伸鏈條,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全方位升級。一是賦能制造業升級。運用數字技術助力優勢龍頭企業進行裝備更新,推動生產流程數字化改造,優化園區管理模式。鼓勵企業加強協作,通過數字平臺共享研發成果;由龍頭企業牽頭,開展轉型經驗培訓,激發中小企業的轉型動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進程。二是助力第三產業升級。金融層面,縣域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金融創新,簡化金融業務流程、提高信貸審批效率,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資金支持;文創產業方面,引導本地文創企業利用數字技術開展創作,將文化產品數字化,借助線上平臺進行宣傳推廣、銷售,提升文化產品的市場覆蓋面與影響力;醫療保健領域,推廣遠程醫療診斷、電子病歷管理系統,打破優質醫療資源的地域限制,改善縣域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問題,拓寬居民就醫途徑,全方位促進第三產業向數字化轉型邁進。
數字經濟賦能基建與人才建設,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筑牢縣域數字經濟根基。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賦能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要統籌部署5G基站建設,推進5G網絡、高速率寬帶覆蓋以及“千兆城市”“百兆鄉村”建設。建設中注重信息安全,建立機制護航數字基建,穩固縣域數字經濟硬件基礎。聚焦人才引育數字化,促進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設一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引進和培養具有數字化技能和創新意識的人才,通過制定優惠的人才政策、加強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等方式,為縣域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同時,鼓勵企業加強員工數字化技能培訓,提高員工的數字化素養和綜合能力。搭建縣域數字人才云平臺,發布崗位需求、人才政策,打破地域限制,吸引在外數字人才回流、外地人才流入;開展線上線下數字技能培訓,與高校、職業院校遠程合作,定制數字經濟相關課程,提升縣域從業者數字素養,為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數字經濟賦能要素流動與產業融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借數字之力,打通城鄉要素流動通道。運用數字技術搭建城鄉人才數字平臺,整合鄉村、城市人才資源詳情與各產業用人需求,規避信息不暢造成的資源閑置、時間損耗等問題,切實提效生產;構建國土資源基礎信息數據庫,憑借數字手段將土地資源量化、產權明晰化,達成土地要素的精準、智能調配。全力推動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普及,促使其與傳統農資、人力等要素緊密結合,加快數據、高端人才等優質要素向鄉村匯聚沉淀,進而合理化要素布局、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動鄉村產業向高附加值蛻變,穩固城鄉產業融合的產業基礎。供給側深挖融合潛能,延展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催生豐富就業崗位;需求側打破信息“高墻”,助力經營主體把握市場風向,實現產業新舊動能有序更迭,助力城鄉產業的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賦能縣域治理,提升縣域治理水平。打造數字政務協同平臺,優化政務服務效能。整合縣域分散政務系統,搭建一體化數字政務平臺,破除數據壁壘、實現共享與協同。企業開辦可借此平臺一次性辦結多流程,居民辦社保、醫保、民政事務能“一網通辦”“一證通辦”,線上一站式操作,減少辦事時長與跑動次數,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質量。構建縣域智慧治理體系,強化精細管控能力。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縣城、鄉村廣泛布局智能感知設備,精準、實時采集生態環境指標、社會治安狀況、交通流量動態、公共設施運行信息。經智能化深度分析與預警,第一時間察覺污染超標、交通堵塞、設施故障等異常情況,快速響應處置,全面提升縣域治理的精細化與智能化程度,確保縣域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強化數字決策支持能力,夯實科學決策基礎。建立縣域經濟社會大數據分析中心,廣泛匯聚人口、產業、消費等海量數據,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前沿算法,深度剖析縣域發展走勢、民生期盼、潛在風險。政府制定產業政策,依據市場需求、企業效益預估數據科學謀劃;布局民生工程,參考居民需求熱度與區域分布精準定位,用數據支撐保障決策科學精準。
作者為蘭州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