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29
- 來源:經濟日報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力支持提振消費。近年來,伴隨著數據要素、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以數字化為主要特征的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經濟全面滲透到消費的各領域各環節,不僅有助于創造更多消費場景,還能顯著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要,成為激發消費活力、釋放消費潛力的重要動力。
??先看數字經濟是如何影響消費的。從擴大消費主體看,數字經濟釋放消費群體購買潛力。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消費用戶群體不斷打破年齡、性別、地域等因素限制,出現了“90后”“00后”“銀發族”等數字消費新勢力。其中,我國60歲以上老年群體互聯網普及率超過50%,“銀發族”展現出擁抱數字經濟和享受生活的消費理念。從升級消費對象看,數字經濟催生新產品。這樣的新產品是指通過網絡、數據、算法、算力等形成的新型商品或服務形態。新商品包括可穿戴智能設備、自動駕駛汽車、無人飛行器等,2024年中國腕帶智能設備出貨量位居全球前列;新服務包括在線購物、網絡約車、數字娛樂等,數字化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傳統服務交易中當面交流和實體交付的繁瑣流程,激活潛在消費。從豐富消費場景看,數字經濟打造多元化消費體驗,無人便利店、自動售貨機等無人零售設備,增加了消費者智能選購和結算服務的便捷性;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發展起來的沉浸式消費,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消費樂趣;直播銷售增加了消費者與主播的互動,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從創新消費模式看,在新技術支持下,利用互聯網平臺讓閑置資源流動起來,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既降低使用成本,又創造新的消費活動。
??再看數字經濟影響消費活動的內在邏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消費是市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市場活動需要兼顧公平與效率,消費自然也要遵循這一原則。一方面,從消費的公平性來看,數字經濟具有普惠性,開放流動的數據、無處不在的信息基礎設施、隨時隨地可接入的數字平臺,為各類群體提供了均等的消費和交易條件。另一方面,從消費的效率性來看,數字經濟降低了交易成本、激發了消費意愿。商品流通與交易方式密切相關,交易方式越便捷,交易成本越低,交易活動就越頻繁,流通速度也就越快。在線消費等依托數字技術的消費方式,幫助買賣雙方跨越時間和地域限制,以最快速度實現供需匹配,較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消費是國民經濟循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受生產、分配、流通的影響。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穩定居民收入、創新流通和消費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而進一步有效提振消費。
??穩就業才能穩消費。通過發展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擴展就業渠道和擴大就業容量,使更多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和敢消費,這是提振消費的關鍵。順應當前消費需求正從產品消費向體驗消費、從線下消費向線上消費轉變的趨勢,加快創造更多數字經濟領域高質量就業崗位。結合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要,積極培育數據標注等新業態,為勞動者提供職業發展新空間。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既要勇于打破附著在戶籍上的社保繳納、崗位準入等限制,進一步促進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和資源高效配置,也要積極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更優的職業信息搜索、社保繳費、補貼申領等公共服務,用穩就業來穩消費。同時,加強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力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低收入群體數字消費的可及性。
??消費行為受到消費環境與流通效率的影響。消費環境包括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等,能夠影響消費者決策。數字經濟中的交易更多依靠平臺作中介,在一些交易中會遇到規則不可改、雙方不可見、交易物品不可感的情況,因此亟待營造讓消費者敢于消費、放心消費的消費環境。著力加強政務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消費信用體系和質量監管體系,營造安全誠信的網絡消費環境;加大在線消費糾紛源頭治理力度,發展放心消費網店;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電子票據的應用場景拓展,讓消費過程更加高效便利。加大數字技術在出行、旅游、康養等領域的應用,構建智慧街區、智慧商圈、智慧門店等消費新場景,為消費者創造更具沉浸式的消費體驗。加快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應用,實現物流信息實時跟蹤共享、商品流通快速精準。
??消費亦能引領生產。數字經濟創造了新消費產品,對新消費產品的需求反過來能夠帶動產業升級和供給變化,進而拓展新的消費空間。在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用好我國人均上網流量持續增長的機遇期,積極發展在線教育、遠程醫療、智慧旅游等新型服務業,培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壯大低空經濟等基于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應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消費增長點。在提升產業效率方面,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推動傳統制造業在設計、生產等環節向數字化和協同化方向發展;穩步推動產能共享平臺建設,積極盤活閑置產能和閑置設備,發展彈性供給和彈性生產模式,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在優化供給體系方面,更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加快構建數據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長效機制,催生一批數智應用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推動供需結構適配,更好激發消費潛能。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