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09-11-26
- 點擊:26
- 來源:
甘政辦發[2009]222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省發改委《關于謀劃2010年經濟工作的建議》已經省政府原則同意,現予批轉。請結合本市州、本部門的實際,積極調查研究,認真謀劃好2010年的各項經濟工作。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關于謀劃2010年經濟工作的建議
(省發改委 二○○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促進經濟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和相關政策措施,堅持“四抓三支撐”的總體工作思路,努力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省經濟運行環境持續改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工業經濟回升勢頭明顯,項目投資拉動有力,消費需求不斷升溫,財稅收入逐步好轉,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民生保障得到改善,經濟社會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但是,受外部環境變化和未來發展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我省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為繼續保持我省目前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及早研究和謀劃2010年經濟工作思路,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銜接重大項目和專項規劃,現就謀劃2010年經濟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確保完成2009年的各項目標任務。
根據2009年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認真開展回頭看和檢查對照工作,按照省政府分解落實到市州、省直部門的目標考核任務,強化目標責任制,加強進度考核,對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十二件實事”等目標任務逐一抓好檢查落實。進展較好的工作,要加大力度督促其更快發展;對進展不理想的和尚未落實的工作,要找出原因,加大力度,逐個加以解決;資金不到位的要抓緊落實,力爭將進度缺口補上去,確保年度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總結今年以來應對金融危機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經驗,運用到促進明年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中。
二、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
國家有關部委已經著手安排部署明年工作和投資重點,各市州、部門要密切關注,多渠道捕捉政策信息,盯緊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找準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切入點,最大限度地多爭取項目和資金。要加強與國家部委的銜接溝通,充分利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我省相關產業帶來的發展機遇,結合我省經濟結構和運行特點,緊緊圍繞國家發展目標、產業政策和我省的區域發展戰略及目標,找準國家宏觀政策與我省產業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結合點,加大對結構調整、產業振興、城鄉發展的扶持力度,把國家支持甘肅發展的政策落到實處。
三、及早研究謀劃2010年的工作思路。
要按照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和我省區域發展戰略,超前研究明年經濟工作,提早謀劃明年的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和措施,做好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的預測和年度計劃的編制。國家近期出臺了《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9〕55號),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和甘肅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也即將出臺,將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各市州、各部門要抓住政策機遇,及早安排部署,按照省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的“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圍繞“五個大幅度提升”的奮斗目標,抓好相關政策措施和規劃的研究制定,全面啟動我省區域發展戰略的落實工作。
四、加快項目建設步伐。
努力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作用,加快各類項目建設進度。抓好已開工項目建設,合理安排和優化施工計劃,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能夠提前竣工的項目要盡量提前竣工,形成新的投資增量。重點抓好交通、能源、工業、農林水利等重點領域的項目建設和管理。抓緊做好擴大內需項目建設,第一、二批項目將在明年進入收尾階段,要確保大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三、四批項目今年已經陸續開工,明年進入施工關鍵階段,要協調各方做好配套服務,保證項目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早日發揮投資效益。積極謀劃和籌措好新增項目的配套資金,抓好擴大內需第三、四批項目配套資金的落實,保證項目順利建設。按照災后重建中期評估和調整規劃,抓緊推進災后恢復重建,保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五、強化項目前期工作。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擴大內需政策的機遇,結合我省“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在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工程、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文化教育事業等領域,努力謀劃一批關系我省長遠發展和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重大項目,加快納入國家規劃并開展前期的項目進度。進一步做深做細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保障資金、土地、環評等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行。各市州要進一步高度重視項目前期工作,投入必要和充足的經費,支持好項目前期工作。
六、切實改善投資環境。
努力改變項目建設落地難、資金落實到位難的問題,在征地拆遷、環境評估、前期工作等方面加快進度,保證項目的接續發展。抓住當前產業梯度轉移和優化升級的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和企業重組力度,吸引外資投入我省的優勢產業。進一步強化監督檢查,深入企業、項目建設現場,及時發現和解決影響投資環境建設的突出問題。發揮媒體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宣傳一批營造投資環境方面好的典型和做法,促進良好投資環境的形成。
七、認真抓好“三農”工作。
以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結構為重點,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先進旱作農業、節水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的抗災能力,增加優質糧食生產,提高單產水平,增加糧食總產量。繼續抓好馬鈴薯、蔬菜、果品、制種、中藥材、釀酒原料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扶持發展大型農產品龍頭企業,推進特色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加快草食畜為重點的現代畜牧業發展。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繼續抓好農村飲水、道路、沼氣、電網、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加強勞務技能培訓,做好勞務輸轉,拓寬增收渠道。
八、加大結構調整力度。
抓住國家出臺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利時機,按照我省相應編制的鋼鐵有色金屬、石化、裝備制造、輕紡、電子信息等五個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積極運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加大產業結構升級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做大做強有色、石化、鋼鐵、煤炭、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加快節能減排工作步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石化、有色冶金、電力、煤炭、建材等行業的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延伸產業鏈、產品鏈,支持工業企業挖潛提效,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保證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培育壯大新興特色優勢產業,全力加快隴東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建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推進生物工程、新材料、信息產業、現代制藥和循環經濟等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繼續落實好我省支持重點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促進工業經濟穩步回升。
九、認真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將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事業發展結合起來,繼續圍繞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障、上學、看病、住房、行路、用電、飲水、環保、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繼續把促進就業作為增加收入的關鍵措施,創新舉措擴大就業,進一步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改善勞動力職業技能狀況。進一步擴大民生政策的覆蓋面和扶持救助的范圍,適當提高對困難群眾的保障補助標準。抓緊落實已出臺的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的政策,確保各項政策盡早收到成效。同時,要加強對民情、民意的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群眾生活中最迫切、最直接的現實問題,研究拿出可行的措施辦法,及早為省委、省政府提出2010年為民辦實事的意見建議。
十、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繼續鞏固“鄉財縣管”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成果,建立健全縣、鄉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規范管理指導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方案的實施。著力加快省屬國有非工業企業改革攻堅步伐,努力完成企業產權多元化、與政府部門脫鉤和職工身份置換三大任務。加快市政公用等壟斷性行業的市場化改革步伐,逐步形成國有、私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平等參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格局。加快金融、勞動力、土地、技術等各類要素市場發展步伐,不斷健全市場體系,探索建立區域協調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
十一、編制實施相關規劃。
抓緊做好“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認真做好規劃思路框架的研究編制,在此基礎上,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做好“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起草工作。同時各市州、各部門要結合編制“十二五”規劃,做好省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的我省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做好我省高新科技優先發展的規劃編制工作。同時,要抓好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引洮供水一期、黑河二期治理、敦煌生態保護等重大規劃的啟動實施,林業、土地、環保等部門要提前介入,及早論證,履行手續,抓緊啟動實施相關項目。
十二、加強經濟形勢分析工作。
準確把握經濟運行的趨勢和方向,關注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針對一些趨勢性問題,盡可能提早采取應對措施。切實做好經濟運行的監測預測工作,準確分析和把握形勢,及時了解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以及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結合本市州、本部門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及時查找經濟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積極應對,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加強重要商品價格調控監管和市場價格總水平的預警分析,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努力保持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
十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各市州、各部門要深入基層和重點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調研活動,全面了解今年以來各地經濟運行情況、重大項目建設進展和明年項目儲備情況,找出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根據形勢的變化,統籌考慮,研究相關政策和應對措施,為2010年經濟開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要深入困難群體和生產一線,幫助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民生問題,使困難企業能夠抓住機遇盡快走出困境,并保持社會的穩定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