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3-07-10
- 點擊:15
- 來源:
甘政辦發〔2013〕121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國發〔2010〕18號),切實增強我省建設工程抵御地震災害能力,有效保障全省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經省政府同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地震是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自然災害之一,具有突發性強、波及面廣、危害程度大、難以預測等特點。我省地處青藏塊體東北緣,著名的南北地震帶和河西走廊祁連山地震帶基本貫通全省,是我國大陸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區之一。汶川特大地震的教訓及蘆山地震災情再次表明,地震對建(構)筑物的破壞是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首要原因。認真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是預防和減輕地震災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抗震防災措施,是實現科學減災、有效減災的重要手段。
切實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穩步提高我省各類建設工程抗御地震破壞的能力,直接關系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關系到我省各族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幸福美好新甘肅建設的順利推進。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原則,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扎實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
二、認真做好建設工程選址、規劃的抗震防災管理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開展本地區活動斷裂、軟土、易液化土層分布等抗震不利地段和崩塌、滑坡、滾石、陷落等地震地質災害易發地段的調查研究工作,并將調查成果及時運用到工程建設規劃和選址中。城鄉建設要科學選址、科學規劃,要優先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地段,避讓地震活動斷裂帶及地質災害危險區段,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地震及其次生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要抓緊編制城鄉抗震防災專項規劃,做到抗震防災規劃的全覆蓋。已編制城鄉抗震防災專項規劃的地區,應認真抓好組織實施工作。建設及規劃管理部門在核發建設項目規劃選址意見書及用地規劃許可證時,要認真審核建設場地的適宜性和安全性,防止建設項目位于地震等地質災害危險區段。在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要對重要建(構)筑物、超高建(構)筑物及人員密集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娛樂、商業辦公、交通站場等設施外部通道及間距是否滿足抗震防災安全要求進行嚴格審查,充分考慮工程項目是否符合抗震防災規劃的要求。
三、切實加強新建(改、擴建)工程抗震設防監管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建筑法》、《防震減災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等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強化新建及改、擴建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工作,嚴禁降低抗震設防標準。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定建設程序,不斷強化抗震設防的全過程監督,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著力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督管理。在組織初步設計審查和施工圖審查時,要嚴格把好抗震審查關,對達不到抗震設防標準的項目,不予批準和出具審查合格書。超限高層建筑工程、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和易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依法進行抗震專項審查。對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高烈度區的建設工程,要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要進一步加強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抗震設防質量監管,切實落實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責任,保證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措施達到標準要求,確保工程抗震設防質量,真正實現“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設防目標。
四、著力提高村鎮建設工程抗震防災能力
各地要把村鎮建設的抗震防災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大指導和扶持力度。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村鎮建設的管理和指導,強化對農宅建設的抗震技術支持。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推進抗震農宅建設的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在建房時采取科學的抗震措施,盡快改變農村住宅抗震設防水平較低的狀況。要通過開展村鎮建設抗震防災示范工程,向農民免費提供更多、更好并兼具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抗震民居設計圖,對村鎮建筑工匠進行技術培訓等多種方式,逐步提高農村民居的抗震設防質量。在扶貧搬遷、水庫移民搬遷、災后重建和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中,將抗震設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其中。有條件的地區可逐步推進農村建房質量監管,實現城鄉抗震設防一體化。各地應通過農民自籌、地方政府補助、國家和省上扶持等多渠道籌資辦法,力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全省農村居民都能住上抗震安全房。
五、積極開展既有重要建(構)筑物抗震鑒定及抗震加固工作
各地要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要求,組織開展學校(已實施校安工程的除外)、醫院、重要公共建筑、城鎮供排水設施、道路橋梁、燃氣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交通、水利等其它建設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鑒定工作。對已建成但未采取抗震措施或抗震能力未達到抗震設防標準的縣級以上政府應急指揮機構場所、學校(已實施校安工程的除外)、幼兒園、醫院、體育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電力、通信、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工程,水利、輸油和輸氣管線等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進行抗震加固。各地要加強對既有建(構)筑物抗震加固工作的領導,并安排適當的經費,對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或者重要紀念意義的建設工程,以及幼兒園、學校、醫院等公益性建設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抗震性能鑒定和加固予以支持,爭取用5年時間完成上述建設工程的抗震加固工作。同時,努力爭取國家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省內電力、通信、輸油、輸氣管線及省內干線公路的橋梁、隧道等建設工程的抗震加固工作。省內高等級公路的抗震加固工作按行業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開展。
六、不斷完善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基礎性工作
抗震設防標準是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基本依據。今后,除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明確規定要通過地震安全性評價確定建設場地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動參數者外,其它建設工程抗震設計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動參數,應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圖和地震動加速度峰值圖及甘肅省《建筑抗震設計規程》對照選用。建設部門要結合我省工程建設抗震設防實際需要,及時補充完善地方抗震設防標準。地震部門應在國家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圖和地震動加速度峰值圖的基礎上,定期補充完善各地的地震動參數,盡快完成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縣級以上城市的地震小區劃,使抗震設防的基礎工作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七、高度重視建設工程抗震防災科技創新和應用
各有關部門要把建設工程抗震防災科研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推進建設工程抗震防災科技創新和應用,充分發揮科技對建設工程抗震防災工作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要重點開展抗震、隔震、減震新型結構及建筑材料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提升抗震防災的科技支撐能力。政府投資的大中型公共建筑和重要的建(構)筑物,抗震設防烈度8度及以上的地區,應優先使用基礎隔震技術,優先選用有利于抗震的結構體系和建筑材料,切實增強工程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八、努力形成全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合力
各地、各有關部門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把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列入本級政府和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真正做到思想重視、組織有力、責任明確、工作到位。要建立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及時研究解決建設工程防震減災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切實加強對重點地區、重要建筑、重要工程設施抗震防災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發展改革、工信、國土資源、建設、規劃、交通運輸、水利、通信、電力、地震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加強對工程建設抗震設防的管理。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防震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和抗震加固工作。科技部門要加大對防震減災先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的扶持,共同做好全省抗震設防管理工作。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