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7-05-02
- 來源:
記者 宋振峰
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強調,甘肅“要著力推進扶貧開發,盡快改變貧困地區面貌”,“努力到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殷殷囑托,拳拳深情。曾經“苦瘠甲天下”的甘肅,看到了夢想的召喚,點燃起全新的希望。
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甘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堅持把全面小康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精準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突出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來抓,動員各方力量攻堅拔寨,向貧困發起總攻,確保打贏脫貧攻堅大決戰。
甘肅扶貧開發按下“快進鍵”!全省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2.19萬人下降到2016年的22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3.2%下降到10.9%,貧困地區農民人均收入由3329元增加到6487元,年均增長14.3%,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緊盯中央精神落地生根,著力構建“四大體系”
甘肅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甘肅時指出,“甘肅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在全國都是典型的”,明確要求“連片特困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
甘肅,將扶貧開發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不放松,甘肅開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構建扶貧開發的組織領導、幫扶支持、政策保障、激勵約束“四大體系”,全省脫貧攻堅整體上呈現出扶貧政策從頂層謀劃設計向持續落實落地轉變、扶貧效果從逐步脫貧向穩定脫貧轉變、扶貧工作從單方推進向綜合施策轉變的良好局面。
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成立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并實行“雙組長”制度,樹立了鮮明的工作導向,發出強烈的攻堅信號。同時,建立全新的省精準脫貧大數據管理平臺、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領導小組,實行省委常委牽頭聯系市州、省級領導包抓縣市區的扶貧攻堅工作制度,構建起了“一把手”抓“一號工程”的組織領導格局。
健全幫扶支持體系。甘肅不僅建立健全對口幫扶常態化機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實施意見》,實現了“兩州兩市”東西扶貧協作全覆蓋。而且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社會力量,創新社會參與扶貧工作機制,建立起定點對口幫扶、東西扶貧協作、雙聯行動平臺、“行業協會”幫扶、“民企隴上行”“五位一體”社會扶貧格局。從而變政府“單打獨斗”為全社會“握拳出擊”,奏響扶貧開發最強音。
健全政策保障體系。對照中央要求,結合省情實際,甘肅先后出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貧困退出驗收辦法、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實施辦法、重大涉貧事件處置反饋機制、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等一系列精準管理政策措施;修訂了甘肅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編制完成了全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和六盤山、秦巴山、藏區三大片區《實施規劃》;各行業部門也分別出臺了教育扶貧、醫療救助、富民產業、交通扶貧、低保和扶貧銜接等10多個行業扶貧政策,有效地規范和保障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健全激勵約束體系。甘肅修訂完善了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實施細則》,制定了市州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建立健全了以減貧成效為導向的脫貧攻堅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脫貧攻堅上來。
干得好表彰獎勵,干不好警示懲戒。甘肅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氛圍日益濃厚,各級各界投入扶貧的熱情日益高漲,干部群眾致力扶貧的干勁日益迸發。
強化頂層設計精準“靶向”,實施“三大攻堅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扶真貧、真扶貧,首先要搞清楚“扶持誰”。我省建立貧困識別機制,將建檔立卡工作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石,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評議五公示”的識別方法,核實完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數據,夯實了精準扶貧工作基礎。
同時,我省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定期開展“回頭看”活動,對扶貧對象不準、脫貧需求不清、幫扶措施不實、資金項目使用不準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改,實現了貧困人口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特別是去年,我省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回頭看”專項行動,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了全覆蓋、地毯式、無遺漏的摸排核查,堅決剔除不實的貧困戶,及時納入遺漏的貧困戶,全省新識別出貧困人口8.14萬人。
我省還建立掛圖作業機制,把“互聯網+”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探索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出臺“853”掛圖作業《實施意見》,對貧困人口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
找出“窮根”,摸清“家底”,脫貧攻堅的工作思路、工作重點、主攻方向就會有的放矢。
著眼“誰來精準”,甘肅實施了以整合扶貧力量為主要內容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2012年的春天,甘肅在全省啟動以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貧困戶為主要內容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全省1.5萬多個機關單位、40多萬名黨員干部聯系幫扶1.6萬多個行政村的101.3萬貧困戶,為加快貧困村發展、推進貧困戶致富出主意、想辦法、盡力量。2013年以來,甘肅在認真組織開展雙聯行動的同時,整合雙聯干部、到村任職(掛職)干部、大學生村官和鄉鎮包村干部力量,從縣級以上單位選派干部27815名組成駐村幫扶工作隊,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都有縣以上單位聯系、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都有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三個全覆蓋”,集中各方面力量向貧困宣戰。
著眼“精準什么”,甘肅實施了以聚集扶貧重點為主要內容的“1236”扶貧攻堅行動。2013年,我省啟動實施了“1236”扶貧攻堅行動,緊緊抓住持續增加貧困群眾增收這個核心,以穩定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瞄準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易地扶貧搬遷、金融資金支撐、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素質提升等六個方面進行攻堅突破,建成投運了一大批路、水、電、房等基礎設施項目和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項目,2016年底,全省基本實現所有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貧困地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貧困戶危房改造110多萬戶,實現貧困村動力電、標準化衛生室、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極大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著眼“怎么精準”,甘肅實施了以配套扶貧措施為主要內容的“1+17”精準扶貧行動。在不斷總結扶貧實踐的基礎上,2015年,我省又制定了“1+17”精準扶貧方案。“1”,指1個意見——《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17”,指關于解決飲水安全、動力電覆蓋、通村道路、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生態保護、富民產業、電子商務、教育扶貧、醫療衛生、鄉村文化、社會救助、小額信貸、勞動力培訓、干部人才、幫扶力量、考核考評等17個方面的配套方案。“1+17”精準扶貧方案,瞄準最貧困的鄉村、最困難的群體、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村施策、因戶施法,推進到村到戶措施的落實。
漸次推出、扎實推進的三大精準扶貧行動,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形成了目標責任明確、各方協同推進、措施有力有效的大扶貧格局。
著眼脫貧成效推進改革,增強精準扶貧活力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2013年以來,甘肅堅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精準扶貧,不斷創新精準扶貧投入、方式、監管和保障等工作機制,扶貧開發一個個短板得以突破,一個個瓶頸得以破解。
在投入方式上精準配置。扶貧開發,需要真金白銀。我省在地方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建立扶貧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省級和58個片區縣按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級按10%以上、17個插花縣按15%以上增列本級專項扶貧資金預算。“十二五”期間,全省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13.9億元,比“十一五”凈增134.2億元,增幅達168.38%。2016年,省級安排扶貧資金19.76億元,比上年增長60.7%。
在資金整合上精準引導。我省破解脫貧攻堅中資金“條塊化、碎片化”管理難題,搭建資金整合平臺,每年由省整合涉農資金,依據需求清單切塊下達到縣,重點用于特困片帶和貧困村、貧困戶。2015年整合省級部門涉農資金440億元,2016年又整合了568億元。并在75個貧困縣全部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對納入試點范圍的中央20項、省級14項專項資金項目審批權限完全下放到縣,由貧困縣自主統籌使用,初步形成了“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投入使用機制。
在金融服務上精準支持。缺資金、貸款難,一直是阻礙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攔路虎”。我省激活金融扶貧一池春水,以貼息、擔保、風險補償、設立各類基金為支點,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投入力度,先后創新推出雙聯惠農貸款、“雙業”貸款、特色農業產業保險等一系列扶貧專屬產品,累計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投入1304億元,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434億元,惠及96.4萬戶、398.2萬貧困人口。同時,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覆蓋了全省貧困村和有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共涉及79個縣14890個村,資金總規模達到42億元。
在資金監管上精準發力。為了切實保障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我省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立項審批權、計劃安排權、管理使用權、備案審查權徹底下放到縣,設立“12317”扶貧監督電話拓寬監督渠道,明確“1+17”方案相關行業部門對用于扶貧和整合資金的監管責任,并嚴厲查處扶貧領域的違紀違法問題,筑牢了制度“籠子”。
為了切實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提高脫貧“質量”,我省還健全了一整套保障體系,有效防止“被脫貧”、數字脫貧。
我省健全退出標準體系,制定出臺了貧困退出驗收辦法,將貧困人口11項指標、貧困村20項指標、貧困縣7項指標均設置為否決性指標,由注重收入指標完善為統籌“兩不愁三保障”的全部內容,把國家公布的貧困識別標準和脫貧驗收標準分開,做到了中央精神和省情實際結合、如期脫貧和穩定脫貧結合、目標控制和過程控制結合、行業認定和群眾認可結合、正向激勵與責任約束結合。同時,我省健全評估檢查體系,貧困人口退出必須經過民主評議和群眾簽字認可,貧困村、貧困縣退出必須逐級審核審查,結果公示公告;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新增行業部門單項驗收程序,相關退出指標由行業部門逐級組織驗收,保障脫貧退出的質量和穩定性。我省還健全驗收責任體系,在鄉村自驗、行業部門驗收和市縣綜合驗收把關的基礎上,實施“4342”脫貧驗收責任體系,村支書、村主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和貧困戶4方,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和扶貧工作站站長3方,縣區委書記、縣區長、扶貧辦主任和統計局局長4方,市州委書記和市州長2方,共同簽字背書,保障脫貧退出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咬定青山不放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甘肅,一定會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脫貧攻堅業績!